通过学习,我们收到较好的成效。一是梳理审批职责,规范行政执法程序。全委干部对依法行政的重要性形成了共识,组成由政策法规处牵头,各重点执法处室配合的专门政务工作小组,对本委的行政执法职责、行政审批以及规范性文件进行了认真梳理,确定了我委应当履行的行政执法职责200多项,行政审批近40项,有效的行政规范性文件53件,汇编了《市经贸委行政审批工作手册》,约45万字,对审批的上位依据、职责、条件、办理流程等内容进行了梳理,有效地防范我委行政不作为和滥作为的问题。二是完善行政监督机制,强化行政监督。赵小穗主任多次在全委干部工作会议上强调行政规范性文件都必须经过法制机构的审查,保证文件的合法性和合理性;拓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行政行为实施监督的渠道,制定了我委《公务员公共服务行为规范试行细则》,公布投诉举报电话,建立对公共服务行为调查、核实和处理的工作机制;开通网上廉政举报系统,运用电子政务平台加强对行政行为规范化的建设,至今为止,我委尚未出现经确认的违反公共服务行为规范的案件,以及接到任何投诉或举报我委在行政管理工作中的违法违规行为。三是切实推进政务公开,增加政务透明度。制定了《政务公开评议考核暂行办法》,把政务信息公开工作纳入规范化的轨道。《办法》规定了对内、对外公开事项的范围,确定了责任处室和重点考核岗位,明确了办事内容、依据、条件、程序、时限,透明度较高,方便群众办事;建立健全了政务公开的制度。推行了公开服务承诺制度,建立了办事指南制度、一次告知制度、限时办事制度、首问首办责任制度、否定报备制度等相关制度。绝大多数处室认真践行办事承诺,及时处理群众来信来访,受到许多单位的好评;适时优化和完善我委对外网页的“政府信息公开”栏目,设立了领导之窗、政务动态、机构职能、行政执法等十三大子栏目;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利用电子信息网络平台开展政务公开。建立廉政举报网上平台、广州工商业对外合作工作信息平台、法律服务咨询系统、经济运行数据报送系统、产学研网上信息交流平台等系列电子政务工作平台。
三、大力倡导普治并举,推动重点行业依法管理水平上新台阶
在我委负责监管的节能、电力、清洁生产、商贸流通、盐酒企业、民用爆破流通企业、中小企业等重点领域里,我委坚持普治并举,将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作为行业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切实提高重点领域企业依法治理水平,开展了大量的工作。一是举办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培训班。根据省经贸委《关于组织开展我省循环经济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委与广州市环境保护清洁生产促进中心举办了广州市循环经济试点实施方案编制普法和依法治理培训班,组织试点单位编制循环经济试点普法和依法治理实施方案。培训班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市环保清洁生产促进中心的专家授课,重点围绕广东省循环经济试点实施方案的编制进行详细讲解,取得圆满成功。此外,我委还在南沙区举行了清洁生产普法和依法治理培训讲座,由市环保清洁生产促进中心等专家进行授课,我委组织专门工作小组到现场作政策宣讲,南沙区20多家重点工业企业代表参与了讲座,积极与专家进行交流,培训效果良好。二是组织全市盐酒专卖法制建设系列工作。我委会同相关部门共举办法制宣讲培训班17期,培训食盐和酒类从业人员2360多人。通过学习食盐和酒类专卖法律法规、营销策略等知识,促使经营商户依法经营,有力推动我市食盐和酒类行业的健康发展。此外,我们还积极做好食盐、酒类专卖政策宣传工作,进一步提高市民对伪劣食盐、酒类产品危害的认识。我们与市电视台合作制作了盐酒公益广告2套,印发各类宣传海报和画册33200张(套),结合3.15消费者权益日、5.15防治碘缺乏病日、“广州食品安全法制宣传周”等组织现场宣传活动10余次。积极支持并配合区、县经贸部门利用互联网、电视、电台、报刊、社区宣传栏等媒介,重点加强对社区、农村的普及法制教育,进一步强化广大经营者持证规范意识和市民消费安全意识,营造全社会重视支持盐酒产品安全流通的良好氛围。三是开展经贸技术进步政策宣讲活动。我委专门成立经贸技术进步普及小组,收集整理现行重要的国家、省、市产业技术进步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编印成《技术进步政策文件汇编》。进行了8次巡回宣讲解读活动,对各集团、区县所属的工商企业开展技术进步和产业政策的巡回解读工作。各区县的解读会,企业参与非常积极,平均每场100多人,有超过1000人参与我们的解读活动。每场解读会都由我委的分管技术进步工作的领导亲自主持。许多企业普遍反映政策解读会专业实用性强,对企业帮助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