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性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师资培训与实施步骤
搞好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广大教师的专业水平,是保证性健康教育正常持续开展的重要条件。担任健康教育、心理教育、德育工作的教师是学校性健康教育的主要力量。由于性教育内容的广泛性和方法的特殊性,要求任课教师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良好的个性修养,充分的知识准备和自信心,掌握娴熟的教育技能。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教研机构要将性教育教师培训纳入工作计划,组织开展师资培训和教研活动。鼓励教师通过多种途径学习医学、社会学、美学、伦理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业务素质。优秀性健康教育教师在市、区教育部门的协调下,可跨校、跨区授课。
为稳步推进我市学校性健康教育工作,我局于近三年分别开展大样本学生性健康现状调查,进行《深圳市中小学性健康教育研究》的课题研究,编写出版《性健康教育》读本,建立和开展性健康教育试点学校工作。今后,我市各中小学要以该《关于开展中小学性健康教育的指导意见》和《深圳市中小学性健康教育专题教育大纲》为指导,并结合学校的实际,推广和普及性健康教育工作。工作中要注意总结经验,收集各方意见,不断摸索改进。要开展课题研究,发现、分析、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要广泛学习交流,借鉴先进经验;举办观摩课、公开课,组织集体备课、论文交流、研讨会等,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五、开展性健康教育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在学校公开进行性教育,难免会有不同的见解和反响,有时甚至是对立和尖锐的意见。对此,我们要有充分的准备,对性健康教育中的敏感话题要倾听各方面的意见,加强沟通,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改变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认识,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二)性健康教育在我市少数学校已进行了10多年的教学实践,2004年在23所中小学开展了试点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和成功的经验。但就全市大多数学校而言,这项工作还是刚刚起步,还要从实际出发,积极创造条件,主动接受上级部门和专家的指导,稳步推进性健康教育。
(三)性健康教育是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任课教师难免在性知识上存在盲点,在性认识上存在局限。为避免误导学生,在教师个人注意充实知识、更新观念的同时,学校应组织任课教师集体备课,集体讨论问题,对有争论的观点和知识点在取得一致意见后再传授和指导学生。
(四)在学校开展性心理咨询、辅导和医疗救助时,相关教师要能认识到哪些是自己能够做出正确处理的问题,哪些是超出自身能力、需要专业人员帮助的问题,并主动求得帮助。要防止简单对待、甚至错误处理的现象。
(五)个别未成年的在校学生发生严重的性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宜只用道德标准加以判断,应以生物、心理和社会医学模式为依据,运用“道德问题医学化”的方法,积极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走出误区,而不是消极地推卸责任、惩罚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