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开展性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
在我们这样一个传统文化影响深远的国家,开展学校性健康教育是一个敏感课题,应从科学的、社会的、历史的角度去把握,遵循以下一些基本原则。
(一)明确性健康教育的目标。了解性的生长发育,减少性发育中的恐惧与焦虑,建立性的自我保护意识;鼓励做出明智、负责任的决定,建立自尊和性道德观念;促进与父母、老师进行性问题的交流,创造令人满意的人际关系;推迟和减少性行为的发生,控制性病、少女怀孕的发生,促进青少年的性与生殖健康。
(二)适度、适时、适量地进行学校性健康教育。适度就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学生的需求和社会性道德、性规范之间确定适宜的平衡点。适时就是把握性健康教育内容比学生的身心发育略为提前,在学生的身心变化到来之时,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解决问题的技能。适量就是根据不同学段的教学总量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安排合适的学时和内容。
(三)共同性与差异性教育相结合。运用情况分析的方法,了解学生性健康教育的需求,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普遍的教育活动,又要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指导。
(四)性道德教育要贯穿性健康教育的始终。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人的行为要符合社会规范,道德教育要放在性健康教育的优先和主导地位,既要让学生掌握科学的性知识,更要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学校的性健康教育不仅要保护学生在校期间的身心健康,更重要的是为他们一生的幸福和健康奠定良好的基础,包括成年后选择合乎社会道德规范的、安全的性行为。
三、性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和实施途径
中小学性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一是面对全体学生开展性健康教育,帮助学生积极地、正面地去理解人的性潜能,传授关于保护自己性健康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现在和将来都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二是对少数有性困扰或性越轨的学生,给予个别指导和帮助,使他们尽快摆脱烦恼,建立正确的性观念。
中小学性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一是课堂教学,在健康教育课、德育课或专题讲座中传授性健康教育的内容,面向全体学生,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采用参与式、互动式教学方法,贴近学生,使学生主动学习,注重学生基本知识和生活技能的掌握,以及健康行为和价值观的建立,达到“掌握知识-形成观念-指导行为”的教育效果。不增加学生学业负担,不进行卷面知识考试。二是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通过宣传栏、知识竞赛、游戏、文艺表演等形式形象生动地进行宣传教育,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做出正确选择的能力。三是开展性心理咨询和医疗救助。对个别存在性心理问题、性生理问题或有越轨行为造成少女怀孕、性病感染等给予认真、慎重、科学的心理咨询和医疗救助,帮助学生解除障碍。四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建校园性健康教育网络阵地,开展校园网上宣传教育、咨询、答疑及交流活动。五是建立学校和家庭的沟通渠道,重视家庭性教育的特殊重要作用。通过家长学校、推介书目、个别访谈等形式,优化家庭教育环境,使家长以良好的行为、正确的方式去影响和教育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