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进一步转变政府管理职能,做好服务
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方案,结合当前技术改造工作实际情况,制定广东省技术改造投资管理制度改革方案,简化审批程序,进一步转变我省技术改造投资管理职能,增创体制新优势,促进技术改造项目管理科学化、规范化,逐步建立市场引导投资、企业自主决策、银行独立审贷、融资方式多样、中介服务规范、宏观调控有效的新型投资体制。
1、以规划为龙头,落实大型企业集团的投资决策权,提高技术改造工作水平。省属16家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和授权经营企业集团、省50户工业龙头企业及省政府认定的优秀民营企业可编制中长期技术改造总体发展规划,经论证审批后,规划内属国家鼓励发展的技术改造项目,在省级权限内的由项目承担单位向项目所在地的地市经贸局(经委)或者省属主管单位登记备案,并依法办理有关许可或确认手续。企业要及时报告规划执行和项目建设情况。把龙头企业技改规划的编制论证作为新的指导面上工作抓好抓紧。
2、实行技术改造项目登记备案制。在省权限范围内,对非国家产业政策限制、不需财政资金支持和能自行平衡生产配套条件的技术改造投资项目由审批制改为登记备案制。项目的市场前景、经济效益、资金来源和产品技术方案等均由企业自主决策、自担风险,并依法办理城市规划、土地使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生产安全等许可手续。
3、实行技术改造项目核准制。根据国务院批准的政府核准项目目录,在省权限范围内,对企业投资建设实行核准制的技术改造项目,待国务院批准的投资体制改革方案正式下达后,按有关规定执行。
4、试行部分技改项目招标。根据产业竞争力研究的最新成果,围绕全省技术改造投资重点领域,针对能够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大关键技术改造项目,遵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采用向社会公开招标的方式,通过公平竞争优选项目承担单位。招标项目包括重大装备国产化项目和重点工程中标单位承担的技术改造项目。
(四)加强制度建设,抓好规范管理
1、建立技术改造专家咨询评估制度。对需财政挖潜资金安排的重点技术改造项目以及国家政策有专门规定的如水泥、交通、热电联供、资源综合利用等技术改造项目组织专家评估论证,提出评估报告,并抓紧成立省技术改造咨询评估专门机构组织开展有关工作。
2、强化科学论证。为改进省财政挖潜改造资金计划编制方式,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科学性、公开性、规范性,将进一步加强专家评估论证环节。坚持科学评估、择优支持、公正透明、相对集中、保证重点、专款专用的原则,编制技术改造项目资金计划。
3、修改完善现行广东省级财政挖潜改造资金管理办法。在已制定的一系列规范性办法的基础上,省财政厅会省经贸委将联合修改完善现行广东省级财政挖潜改造资金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现有省财政挖潜改造资金管理的规章制度,加强资金监管。
2004年全省流通工作意见
2004年我省流通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新的科学发展观,把握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的契机,继续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扩大内需,培育消费热点,大力开拓广货国内外市场;通过“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途径,进一步加快现代流通业发展,提高我省流通业的国际化水平;加强流通法规建设,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建设一个与国际接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流通体系;进一步提高流通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保证我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重点抓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
要把开拓市场作为全年经贸工作的首要任务,通过政府推动和企业运作,进一步提高广货在国内外市场的覆盖面和占有率。
(一)精心组织好跨省大型经贸活动。要借我省党政代表团出访的东风,着力组织好对湖南、广西和东三省的经贸考察和项目对接,进一步拓展泛珠三角区域市场和东北市场。下苦功办好泛珠三角地区(9+2)产品展示暨经贸合作洽谈会,使之成为广货全面进入泛珠三角区域的一个重要桥头堡。与此同时,有选择地组团参加一些互补性强的区域性经贸活动,如陕西省主办的“西洽会”、四川省主办的“西博会”等,借此加大广货对这些地区的开拓力度。
(二)努力打造好本省的大展名展。要以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为依托,运用行政手段与经济手段相结合的方法,有计划地整合全省的会展资源,下决心培育一批在国内外都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展、名展,使之成为宣传和销售广货的重要窗口。一方面,大力扶持已有一定基础的展会,如广州的国际汽车博览会、国际美容博览会,深圳的高交会、中国(深圳)消费商品采购大会,东莞的电博会、厚街国际名家具展等;另一方面,依托行业协会大力促进联合办展和连锁办展,努力打造广东服装、陶瓷、家电、玩具、百货等专业性名展。
(三)深度开拓本省农村市场。一是要进一步提高农业的产业化、商品化程度。今年的一项重大举措,就是举办全省山区产品采购大会。利用这个新的商务平台,全面展示广大山区农村的工农产品,同时组织全省连锁经营龙头企业、重点百货公司、重点批发企业进行现场采购,借助它们覆盖全国、通达世界的销售网络,帮助山区产品实现真正意义的“出山入海”。二是要进一步增强农村的发展后劲。在大力鼓励和支持珠三角地区加快向山区进行产业转移的基础上,下苦功办好今年在韶关举办的第三届“山洽会”,组织珠三角地区与山区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的多形式的经济技术贸易合作,用珠三角地区雄厚的资金和先进生产力,为山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三是要进一步加快农村流通业现代化的步伐。在认真做好农村商业网点规划的基础上,大力鼓励和支持流通企业把业务向农村延伸,运用现代流通的理念改造传统的农村集贸市场和零售网点,加快农村供销社的改革与发展,逐步建立起与农村购买力相适应的新业种、新业态,不断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生活用品和农业生产资料的需求,把拓展农村市场的工作落实到实处。
(四)积极开拓旧货市场。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把开拓旧货市场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以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要在加强规范的基础上,扶持一批旧货经销商和旧货市场,鼓励他们不断拓展经营范围,创新经营方式,提高经营水平。一方面,为大中城市居民和珠三角地区居民、尤其是先富起来的一部分居民,建立起畅顺的旧货处理通道;另一方面,为生活水平比较低的居民、尤其是山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居民,提供一个选购旧货的平台。这样,既能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又能拉动生产的发展。前年在佛山市举办的“闲置设备与库存物资交易会”,以及去年在东莞厚街举办的“首届二手车交易大会”,都是开拓旧货市场的一种新尝试。各地区应从实际出发,积极进行这方面的探索。
(五)努力优化出口产品市场结构。优化出口市场结构,是化解贸易摩擦、降低贸易风险、保证我省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措施。要按照“巩固北美市场,开拓南美市场;巩固西欧市场,开拓东欧市场;巩固亚洲市场,开拓非洲市场”的总体思路,从实际出发调整出口产品的市场结构,尽快改变我省外贸出口对美国、欧盟和日本市场依存度过高的状况。当前一个重要任务是,抢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的先机,按照全国商务工作会议提出的“展示成就、树立形象、抓住商机、建立渠道、辐射周边”的方针,加大对东盟自由贸易区市场的开拓力度。我委计划在今年内组织若干批工商企业到该地区进行考察,以便为全面拓展这一区域市场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大力推进现代流通业的发展
现代流通业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是流通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要继续深入贯彻《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现代流通业的意见》(粤发〔2002〕1号),突出重点,大力促进我省现代流通业的发展。
(一)继续加大现代流通知识的宣传普及力度。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大力宣传现代流通理念,树立流通决定生产的新观念,培育大流通促进大生产的社会氛围。在此基础上,突出抓好现代流通知识的培训。加强对各级政府和经贸部门分管流通工作领导干部的培训,提高他们对现代流通业的领导与决策能力;加强对广大企业尤其是工业龙头企业、流通龙头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对现代流通业的管理能力;加强对流通业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对现代流通业的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