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城区大型医用设备主要有:核磁共振仪1台,影像断层扫描仪6台,800毫安以上x光机4台,医用直线加速器2台,模拟定位机1台,钴60治疗仪1台。
2、卫生事业经费。
2000年市辖区卫生事业经费为21.48元/人,占地方财政支出的4.16%。
(三)卫生服务状况。
2000年城区年门(急)诊人数为246.6万人次(未包括诊所、卫生所),年人均就诊2.71次;住院人数为 6.46万人次,人均住院率70.99‰,出院者平均住院日为11.31日;平均每名医生年负担的诊疗人次为2171人次,其中综合医院2252.1人次,中医医院2568.6人次。病床使用率66.05%,其中县及县以上医院70.20%,卫生院26.55%。健康检查15.07万人次。
2000年全市常住人口儿童四苗接种率:卡介苗97.27%,小儿麻痹糖丸98.95%,百白破98.97%,麻疹疫苗98.51%。乙肝疫苗接种率75.52%。7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84.88%,儿童系统管理率64.73%。全市法定传染病总发病率129.07/10万。
2000年全市婚前医学检查率52.33%,孕产妇系统管理率82.53%,常住人口孕产妇住院分娩率65.73%,产前检查率91.93%,产后访视率89.65%。
全市自来水合格率93.56%,自来水普及率54.08%;公共卫生场所合格率86.8%;食品卫生合格率84.5%;化妆品卫生合格率100%;学校卫生合格率67%。
(四)主要卫生问题。
1、居民健康主要问题。
⑴人口老龄化使心脑血管疾病等老年性疾病的发生率较高。
⑵社会生活节奏加快,酗酒、吸烟不良卫生习惯等因素导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率增高。
⑶工业化进程加快,使人口流动频率增高,为各种传染病的流行和蔓延提供了社会条件。
⑷各种急性中毒、食源性疾病及意外伤害等突发事件时有发生,对群众的身体健康构成很大威胁。
⑸生活环境污染呈上升趋势,成为影响居民健康的重要因素。
2、卫生服务主要问题。
⑴实行卫生全行业管理措施不足,影响了卫生行业宏观调控的力度。
⑵盲目购置高档大型医用设备,造成设备资源的浪费,并增加市民医疗费用的负担。
⑶对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卫生科技和社区卫生服务的投入不足,个别医疗机构负债过重,制约了卫生事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⑷卫生资源配置缺乏严谨的规划,使卫生资源的浪费与不足同时存在。
⑸高技术人才缺乏与低技术人才充斥行业的矛盾未得到很好解决。
⑹单一的卫生服务模式使卫生行业提供的服务缺乏生机和活力。
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缺乏统一、有效的管理机制。
二、规划总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以满足社会卫生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市民生活质量为重点,因地制宜,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深化卫生改革,强化卫生管理,构建机构设备布局合理、门类齐全、功能完善、技术适用的与我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卫生服务体系,让群众享有价格合理、质量优良的医疗卫生服务,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2005年卫生事业进入全区先进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