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推动副中心城市和卫星城市建设。加快邓州市副中心城市建设,围绕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豫西南商贸流通中心、北方生态水城目标定位,拉大城市框架,增强集聚和辐射带动能力。到2015年,邓州市建成区面积达到48平方公里,居住人口45万人。镇平县、方城县、社旗县、唐河县、新野县要按照南阳“卫星城市”的定位进行高标准规划建设。“十二五”末,镇平县建成区面积达到3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25万人;方城县建成区面积达到25平方公里,城区人口25万人;社旗县建成区面积达到2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20万人;唐河县建成区面积达到35平方公里,城区人口35万人;新野县建成区面积达到22平方公里,城区人口20万人。
(九)加大县城建设力度。把县城建设作为城镇化发展的重点,抓好产业集聚区建设,壮大特色主导产业,培育县域经济的重要增长极。抓好县城规划建设,准确定位,合理布局,突出特色,提升品位,完善功能,提高综合承载能力。到2020年,全市所有县城发展成为25万以上人口的中等城市。
(十)大力发展小城镇。坚持连点成线、集中成片、突出特色、彰显个性、挖掘内涵、提升品位。重点抓好全市50强镇建设,尤其要精心打造G312、S103、高速公路沿线、省际边缘等主要交通线、旅游线、产业带上的小城镇建设。精心打造一批工矿型、旅游型、商贸型等特色小城镇。加快发展穰东镇、石佛寺镇、蒲山镇、云阳镇等具有一定规模的建制镇,力争“十二五”末建成拥有10万人口的特色小城市。
(十一)科学设置行政区划。着手研究制定全市行政区划调整方案。鸭河、官庄作为中心城市两翼,完成从工区到城市行政辖区体制转变。积极申报开展撤乡建镇工作。全市城关镇调整为街道办事处、城关镇所辖行政村调整为街道社区,从体制上实现和保证工作中心转移和城镇功能转变。
三、加大城镇建设力度,提升综合承载能力
(十二)大力推进南阳新区建设。按照“三规合一”、统筹城乡、产城互动、生态优先的原则,推动南阳新区在东南部白河南岸地区集中连片布局,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产城互动融合发展和产业、生态协调发展,将南阳新区打造成为全市城乡一体化先行区、对外开放示范区、现代化复合型功能区、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区、国家重要的新能源产业基地、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2011年前要高标准编制出南阳新区总体规划及专项规划,2012年前进入动工实施阶段,力争3年出形象,5年成规模,10年建成新区。在机场区域规划建设郑渝高铁南阳站,临G55(二广)、G40(沪陕)高速公路和G312新建两处公路客运站,实现民航、铁路、高速公路、干线公路零距离换乘和无缝衔接,构建快捷、高效的立体化交通体系。依托宁西铁路南阳东站和公路客货运站,规划建设公路和铁路货运配送中心;加快规划建设南阳机场航空商务配送中心,构建集加工配送、仓储运输、信息处理为一体的现代区域物流中心。加大新能源、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建设力度,培育壮大太阳能光伏、生物质能源、风力发电设备、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主导产业。依托白河沿岸和白桐干渠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和绿色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