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2011年预算编制原则
2011年预算编制要继续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遵循“生财有道、聚财有方、用财有规”原则,坚持“依法理财、统筹兼顾、优化结构、突出重点”,围绕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之主题,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之主线,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之主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树立“大民生”观念,培植税源,运用财税政策杠杆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兼顾公平与效率,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努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增强公共产品供给能力;不断完善公共财政管理体系,严控消费性、消耗性支出,清理一般性支出,推进财政科学化和精细化管理;加快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政体制机制,为经济社会稳定协调发展和全市“四年大发展”战略部署提供重要的财力支撑。
(一)坚持开源节流,科学安排收支预算。严格执行财政管理法律法规,确保财政收入增长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增幅相适应。积极培植税源,贯彻落实各项税收收费政策,依法加强税收征缴管理。加大非税收入征收力度,确保按规定将应纳入预算管理的非税收入全面纳入财政预算。坚持量入为出、量财办事,适度从紧,按轻重缓急科学合理安排支出,确保收支平衡,不做赤字预算。
(二)坚持有保有压,树立“过紧日子”思想。要继续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党政机关要带头厉行节约,从严控制公务接待费用、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用,压减消耗性、消费性支出,清理一般性支出,把财力更多地用于解决事关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的重大问题。
(三)坚持聚焦重点,集中财力办大事。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推动重大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加快建设,提高功能性基础设施对重大产业、重大民生项目的承载能力。通过同步编制政府基建投资计划,统筹资金安排,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配套力度,发挥政府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对重点企业、重大项目给予重点支持。增加固定资产投资,以大项目促进大发展,增强我市发展后劲。
(四)坚持统筹兼顾,服务经济社会“大民生”。按照整体谋划、分步推进、突出重点、惠及民生的思路,充分整合财政资源,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坚持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两手抓。通过落实“双轮驱动”和“优二进三”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以实现“三个一百”为目标,财政资金集中投向优势产业链的龙头企业和发展势头好的新兴企业,尽快实现产业竞争力的整体提升,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通过加大公共教育、公共卫生、社保、医疗、卫生、环保、交通等财政投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和谐社会建设。
(五)坚持绩效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健全财政资金管理制度,建立完善各类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加强部门预算执行与预算编制的有效衔接,实现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政府采购管理相结合。从严控制预算追加、避免预算随意调整。全面推广绩效管理,加强事前绩效与事后评价的有机结合,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科学运用事前绩效评审结果,建立健全事后绩效评价制度化建设,确保财政资金使用合理合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