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经发局关于加强内联工作促进我市产业链延伸的意见的通知[失效]


  质与量上也要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形成我市与周边地区产业良性互动“双赢”的格局。

  二、发挥支柱产业的龙头作用,实施区域产业互补配套

  我市与周边区域的产业合作,要从研究和寻找不同产业的合作着力点和切入点入手,通过不断壮大我市龙头企业的生产规模,合理扩散配套业务,推动区域优势互补、产业协调配套分工合作格局的形成。

  1、机械工业方面。我市的汽车、装载机、摩托车、电工产品等,已基本达到规模经济的要求,有很大的配套需求,具备了与周边地区配套合作的条件和基础,其中装载机的配套已经充分扩散到省内周边地区。今后,要进一步重视抓好机械工业协作件的配套扩散工作,特别是将一些不适合在我市发展的基础工艺向 外扩散,同时引导配套企业之间开展竞争,以达到提高配套保障度、降低配套成本的目的。此外,要充分发挥我市机械加工能力方面的优势,为周边地区发展轻型加工业提供机械设备、材料部件等方面的支持。

  2、电子工业方面。我市有很强的电子产业基础,要重视提高电子元器件及软件开发等基础配套能力,在为我市电子整机产品提供配套的同时,也为周边地区电子企业的发展提供配套支持。通过专业化、规模化生产来降低配套件的制造成本,改善我市电子行业的发展环境,提升我市电子行业在招商引资方面的竞争力。

  3、化工行业方面。要充分发挥我市PX-PTA-PET产品系列的区域竞争优势,认真研究周边地区轻纺工业对化工产品的依托和需求,大力发展与之配套的化工项目。同时,引导周边地区发展纤维、纺织、服装鞋帽等下游产品,扩大下游产品对原料的需求,实现原料制造与下游项目的协调互动发展。

  此外,橡胶行业要大力发展与周边地区汽车工业等配套的高档轮胎、橡胶密封件等;医药工业要充分利用周边地区中草药原料方面的优势,大力发展新型中药产品;农业产业化方面,要坚持“抓两头、带中间”的发展战略,强化农业科技的扩散和带动作用,利用周边地区土地、劳动力等方面的优势,建立规模化的农产品供应基地,为我市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业提供货源保障,同时通过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和进行品牌扩张,带动周边农业种养业的发展;物流业、国际国内贸易、房地产业、金融保险业、会展业等服务业,要结合我市发展总部经济的战略目标,立足于大区域、大服务的视点,充分发挥区域性中心城市的优势和作用,通过强化和提升我市服务业的功能和国际化服务水平,为周边地区的产业发展和产业升级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第 [1] [2] [3] 页 共[4]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