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和使用单位可以委托具备保障医疗器械质量安全条件的企业储存、运输产品。
第二十四条 医疗器械使用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方可使用医疗器械从事诊疗等行为:
(一)健全的医疗器械使用管理制度;
(二)符合医疗器械性能要求的场所、设施、设备和卫生条件;
(三)与所使用医疗器械相适应的技术人员;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二十五条 医疗器械使用单位使用植入性医疗器械,应当建立并永久保存以下使用记录:
(一)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址、通讯地址、联系电话、病历号、手术时间、手术医师;
(二)产品名称、注册证号、产品编号、规格型号、生产日期、生产批号、有效期;
(三)生产企业名称、注册地址、生产地址、生产企业许可证号;
(四)供货单位名称及其许可证号。
患者要求提供前款规定的使用记录的,医疗器械使用单位应当提供。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六条 县以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日常监督检查、认证跟踪检查、抽查检验等制度,加强对药品、医疗器械流通的监督检查。
县以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和使用单位质量安全信用管理制度,对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和使用单位违反质量安全信用的行为予以记录,对违法单位予以公布。
第二十七条 药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和使用单位对直接接触药品、无菌医疗器械的人员,应当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并建立健康档案。药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和使用单位不得安排患有传染病或者其他可能污染药品、无菌医疗器械的疾病的人员,从事直接接触药品、无菌医疗器械的工作。
第二十八条 药品、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当主动召回存在安全隐患的药品和医疗器械,对召回的药品和医疗器械采取补救、无害化处理、销毁等措施,并将药品和医疗器械召回及处理情况报告所在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