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认真学习借鉴经济特区改革开放的经验做法,坚持总体部署、重点突破、统筹兼顾、综合配套,加大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力度,加快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在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继续推进地方金融改革重组、继续推进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继续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的同时,重点破除影响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障碍,出台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实施意见》,着力解决民间投资准入难、民营企业融资难和用地难等问题,促进民营经济大发展大提高。在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方面,在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大力培育发展社会组织的同时,重点推进社会管理和服务改革创新,提升社会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多元化生活需求,使市民遇到的各种问题在社区就能得到接纳、解决和回应。特别要借鉴香港、新加坡社区管理服务的经验,搞好社区管理服务改革试点,高度整合全市行政和社会资源,提高为市民服务的社会水平。“十二五”期间,每个街道要完善和建设好“五个一”工程(一个小公园、一个文化娱乐活动中心、一个卫生医疗机构、一个服务中心、一个视频监控中心),尤其要健全街道服务中心信息网络平台,形成“信息互通、资源共享、齐抓共管”的社区服务网络。研究制定激励机制和考核办法,对达到一定任职年限、业绩突出、群众公认的街道、社区干部,在职级配备、选拔任用、交流轮岗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在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在进一步完善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的同时,重点推进简政强区和富县强镇事权改革,清理行政审批事项,减少行政审批管理层级,实现管理重心下移,扩大区、县级市政府管理的权限和责任,增强基层政府履行职责和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继续深入开展民主法制建设试点工作。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不断扩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四)全力建设世界文化名城。认真落实中央关于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文化强省的部署要求,加快建设文化强市,打造世界文化名城。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龙头,着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扎实推进“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现代公民教育,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弘扬新时期广州人精神。广泛深入开展“迎亚运、讲文明、树新风、促和谐”活动,在全社会倡导健康生活方式。积极开展“争做好市民,当好东道主”市民素质提升教育系列活动。大力发展志愿服务事业。精心做好历史文化资源发掘、保护和利用工作,凸显历史文化名城深厚底蕴,努力打造广州人民共享的精神家园。加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坚持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原则,一手抓标志性重大文化工程建设,一手抓群众性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努力建设全国社区群众文化活动先行点,打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国家级示范区。强化政府公共文化服务职能,创新公共文化服务管理模式,培养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重点打造一批重大文化活动品牌、地方文物文化遗产品牌、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民间民俗艺术文化品牌,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水平。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加快制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与实施“退二进三”、“腾笼换鸟”结合起来,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打造文化新兴业态,提高经济发展效益。深化文化产业投融资改革,完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十二五”期间力争使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12%。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巩固和发展全市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和文艺院团转企改制成果,建立健全国有经营性文化资产运行和管理机制,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文化科学发展的深层次矛盾,激发文化生产、管理和服务活力。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