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提高农村教育水平。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落实“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扶持力度。落实“保工资、保安全、保运行”政策,建立校舍维护、改造和建设保障机制,确保农村中小学校公用经费。建立规范农村教育经费投入机制,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在税费改革中,确保改革后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不低于改革前的水平并力争有所提高。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转移支付力度,对因取消农村教育费附加等政策性收费而形成的教育经费缺口,由各级财政予以安排。建立和完善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保障机制,将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基本工资全额纳入各县区本级财政预算,确保按月足额发放。妥善清偿农村教育负债,将农村中小学的合理负债纳入各级财政预算逐年消除。建立健全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制度,保障农村适龄少年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发动全社会力量打攻坚战,加快马山、隆安两县“两基”达标步伐,到2005年提前实现“两基”达标。巩固已达标县区“两基”达标成果,提高“两基”达标水平。
(七)实施“全民终身教育”工程,构建“学习型城市”。全面建设“学习型城市”,形成较为完整的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相结合的终身教育体系,建立学习型机关、系统、企业、社区、乡镇、村和家庭的社会化的学习型组织。充分利用各行业各部门原有教育教学基地,进一步调整和扩大职业培训基地。鼓励支持企事业单位、社会群众团体举办多层次、多类型的教育培训活动,促进职工教育社会化。加快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的建设,加强对农村劳动者科技新知识的培训。大力发展社区教育,建立一批社区教育基地,建成覆盖全市城乡的社区教育信息网。以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为依托,建设南宁社区学院,并使其成为我市的远程教育中心和终身教育基地。到2005年,城镇在职职工年培训率达80%以上,市区从业人员接受各种学习培训率达到90%以上,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率达到90%以上。
(八)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构建“数字南宁”教育信息平台。以南宁被列入人民族教育信息化试点城市为契机,发展我市信息技术教育。科学规划,全面推进结构合理、覆盖全市的高速城域主干网的建设。构建“南宁市基础教育中心资源库”,力争到2005年初步建成市级基础教育资源库框架。2008年乡镇中心校以上学校普及信息技术必修课,全面完成我市的“校校通”工程。建设南宁职业技术和高等教育远程教育网。实施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效益。争取用五年左右时间使初中基本具备计算机教室,农村小学基本具备卫星教学收视点,农村小学教学点具备教学光盘播放设备和成套教学光盘。通过完善“校园绿色网络活动室”和建立“家校通”软件平台,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建立“空中课堂”应急系统,保障学校在应急状态下教学活动正常进行。
(九)扩大教育对外开放,推进教育国际合作。以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首府南宁构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前沿城市为契机,以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为基础,以驻邕高校和中等学校为依托,全面整合教育资源,加大教育对外开放力度,加强与国际特别是东盟各国人才教育培养的合作交流,将南宁建成面向东盟及其他国家的人才国际教育基地和培养中心。鼓励驻邕高校开办面向东盟的学生班和相关涉外专业,培养适应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在有条 件的中小学设立国际部,为到邕投资、工作的境外人士的子女提供就读条件,为城市对外开放营造良好环境。大力推进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吸收国外教育改革和先进管理经验,吸引境外资金,积极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大力吸引海外留学人员回国投身教育事业,吸引国外著名高校、境外人士和机构来邕办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