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确定帮建工作思路。在深入调研、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我厅对《大兴村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工作实施方案》提出了修改建议,并与该村共同研究确定了“以建设小康村为目标,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普及现代农业科技,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提高农民基本素质,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文明村建设提档升级,努力把大兴村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总体发展思路。在此基础上,制定了《省财政厅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帮建工作实施方案》,为有计划、分步骤地开展帮建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立足实际,突出重点,努力实现示范村建设目标
在帮建工作中,我们按照《省新农村建设试点村2009年发展建设主要目标》明确的任务,坚持从大兴村实际出发,重点在以下三个方面展开了帮建工作:
(一)发展产业,促民增收。针对大兴村产业结构单一、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我们着眼长远,从增加农民实际收入、增强村域经济发展后劲出发,帮助大兴村实现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重点帮建了两个项目:一是做强稻米产业。积极推广应用超稀植水稻种植技术,面积达到3000亩;推广优良品种垦稻12、16等六个主栽品种,良种覆盖率达到90%;建设了2400平方米高台大棚育苗园区,发展绿色有机水稻6000亩,修建3000延长米的节水灌溉引渠,建立一处水稻加工企业,改造中低产田1700亩,实现了增产10%的目标。实行定单种植,统一品种,统一收购,水稻价格每市斤高出市场价4分钱。二是做大劳务经济。利用本村村民与韩国的亲缘优势,通过与县职业技术培训中心联合开展技能培训,组织开展以鲜带汉结对输出等形式,同步推进全村赴韩国的跨国输出。有400余人跨国输出劳务,占劳动力的31%,年实现劳务收入2000多万元,纯收入达到450多万元,拉动人均增收340元。三是组建农机合作社。筹资50万元,建设了机库、办公室、修理车间等基础设施一处。筹资150万元,购进了插秧机、旋耕机、收割机、平地机等机械15台套,建立了一个农机合作社,提高了农业机械化耕作水平。四是加快木耳基地建设。投资50万元建设了木耳专业化生产基地,完成了配套基础设施,两年生产木耳80万袋,增加了农民收入。
(二)强化基础,改善环境。我们把帮助大兴村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作为帮建工作的重中之重,重点做了五项工作:一是完善汉族屯基础设施建设。本着简朴、适用的原则,采取农户出资、集体补助、争取政策性资金的办法,修建了1000延长米铁栅栏,铺设修建硬质边沟6500延长米,修建白色路面5400延长米,对800延长米的白色路面进行了路肩硬化。安装小桥、大门130个,安装路灯20盏,栽植银中杨1500棵,串红5000株,改造泥草房20栋。在鲜汉两屯连接处建设绿色长廊,白色路面拓宽为6米,修建彩砖人行道,安装路灯20盏,栽植绿化树种2000棵,榆树墙1000延长米。建设了自来水井房一处,打井1眼,自来水入户安装已达50余户,现如今村民全部吃上了安全净化水。二是抓好朝鲜族新村建设。将散居个自然屯的朝鲜族村民,集中并合并在一个自然屯。在新村和楼体设计上,力求样式新颖,体现整体效果和民族特色。根据规划,筹资1200万元,建设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的朝鲜族新屯。目前, 21栋居民楼和4栋平房主体建设已经完成,村民在2010年10月份喜迁新居。完成了广场绿化基础设施(树坑、平整土地)及3000延长米的地下排水工程和自来水入户工程建设,建设了浅层地能供热管网,完善了分户自控供暖系统。新建了460平方米村委会办公室,建成了4栋平房为主体的鲜族特色餐饮一条街。建设了生活、休闲、服务三大功能区,形成了集居住、休闲、观光、采摘、服务于一体,功能配套、设施完备的民俗旅游村。三是实施村屯生态建设。两年先后完成造林135亩,其中村屯绿化90亩(栽种银中杨2600多棵,榆树26000棵,果树影600棵,云杉300棵,栽花20000株),三北造林45亩。对6500延长米村内主干道进行了绿化。四是建设商业网点。帮助大兴村新建了128平方米营业室,逐步添置营业设施等。同时,我们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将该营业室纳入了“全国百乡千村”连锁货物配送网,营业室已于2010年6月营业。五是改造危困住房。针对大兴村尚有110户泥草房的实际情况,我们主动向有关部门汇报情况,积极争取支持。通过采取政策上扶持一点、农户自筹一点、村补助一点、妥善解决了住房改造资金问题。2010年10月完成了110户的危房改造工作。六是建设秸杆固化项目。利用大兴村一组整体迁移后的闲置场地,投资500万元建设了秸杆固化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