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建立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建立由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工会组织和用人单位组成的劳动关系三方协调会议制度,协调解决本地区的重大劳动关系问题。
进一步完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健全多层次、多形式的劳动争议调解制度。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进社区,在劳动保障社区工作平台中加入此项职能,到2005年,成立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的社区达50%,2010年达100%。
进一步加强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报告、监控、预防和处理工作。继续完善和落实预防处理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领导责任制等各项工作制度。加强对重点地区、行业和重点企业的监控力度,积极引导当事人通过合法渠道解决问题,消除突发事件隐患。
四、建立完善劳动和社会保障信息管理服务体系,为建设“数字合肥”、实现“千亿规划”提供信息支持
(一)加强劳动和社会保障信息网络建设。按照统一规划的要求,以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和社会保险管理系统建设为重点,加快资源数据库建设,建立覆盖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管理部门及就业服务机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等在内的信息网络。2003年,完成数据中心 、劳动和社会保障业务系统建设,完成“五险合一”应用系统的开发,开始四级网络建设并试点开通,开始劳动和社会保障卡建设并试点开通;2004年,全面完成卡系统、劳动力管理和四级网络建设;完成全市统一的劳动和社会保障一体化建设。
(二)加强劳动和社会保障统计工作。改进完善统计指标体系,改革统计调查方法,逐步建立以抽样调查为主,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和必要的全面定期报表为辅,多种统计调查方法有机结合的新型统计调查方法体系,建立统计分析制度和统计会审制度,充分利用统计信息,为科学决策提供全面、准确、及时的统计信息支持。
五、强化劳动保障法制建设和队伍建设,为充分发挥劳动保障工作在服务“千亿规划”中的作用提供根本保证
进一步完善劳动保障监察制度,规范监察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水平。健全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机制,加强对社会保险费征缴、劳动力市场秩序、劳动合同及技术工种持证上岗等方面的监督检查,依法处理各种违反劳动和社会保险法律、法规的行为。
建立和健全行政执法监督工作制度 ,积极开展行政复议、听证、行政处罚集体讨论决定、法律审核、执法案件评议等行政执法监督工作。有针对性地加强对行政处罚、行政决定及其它重大具体行政行为的执法监督。配合社会保险法及有关法规、规章的颁布实施,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险行政争议处理制度。
全面、系统、深入地开展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的宣传教育,全面提高用人单位和广大劳动者的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律意识,进一步提高劳动和社会保障系统干部的依法行政意识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