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襄樊市人民政府批转市教委关于深化农村教育综合改革服务农业产业化意见的通知

襄樊市人民政府批转市教委关于深化农村教育综合改革服务农业产业化意见的通知
(襄政发[1998]13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
  现将《市教委关于深化农村教育综合改革服务农业产业化的意见》批转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一九九八年三月二十二日

关于深化农村教育综合改革服务农业产业化的意见
(市教委 1998年1月27日)

  为更好地服务于全市“科教兴市”和“科教兴农”战略,切实把农村教育转移到主要为地方两个文明建设,特别是为推进农业产业化服务的轨道上来,现就进一步深化农村教育综合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明确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全市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为指针,转变教育观念,端正办学方向,调整教育结构,提高办学效益,切实服务农业产业化,积极探索三教统筹和农科教结合的运行机制,促进农村教育和经济的紧密结合和协调发展。

  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目标是:切实转变就教育抓教育,就经济抓经济的现象,解决长期以来形成的教育与经济相脱离的问题,实现农村教育与农村经济建设的“转轨合辙”。

  用3年时间在农村普通初中全面推行“全员、全程、定向、分流”的职业渗透教育;使农村新增从业者接受9年以上的文化教育并掌握基本生产技能;到本世纪末,县市集中建设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标准较高的职教中心;建成一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每个县(市)争取创办一所国家级示范成校,三分之一的乡镇成校创建成省市级示范

  乡镇成校。为全市三分之一的农户各培养一名科技致富明白人,使教育的科技贡献份额在市内乡镇企业科技贡献份额中占一半以上,基本形成农、科、教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格局,实现建立“教育强市”的发展战略。

  二、积极推进普通、职业、成人教育统筹

  ㈠在普通教育中大力渗透职业教育。小学高年级要结合劳动课、活动课等传授直观的农业生产技术,培养学生爱劳动、爱家乡、爱农村的思想品质。对初中学生从初一至初三全程教育过程,根据其家庭生产项目和当地农业产业化的要求,组成不同的特长专班、兴趣小组进行职业技术教育渗透,纳入常规教学,实行初中毕业生二次分流(毕业后分流和升学考试后分流)。普遍高中要改变单一的办学形式,开设职业技能课和职业指导课,鼓励高中毕业生报考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各地要依据渗透和分流的要求,结合当地产业化生产和经营需要,认真编写乡土教材。对不能继续升学的毕业生还可采取其它培训方式,组织他们学习实用生产知识和技术。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