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每年推广先进适用的科技成果20项以上,农业先进适用技术覆盖率达90%以上,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0%,家禽家畜良种覆盖率达70%以上,农业总产值年递增5%以上。
3、到2001年要争取培植省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家,密集区内要新培植产值过亿元、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2家;产值过5000万元、利税过500万元的企业3家;产值过千万元、利税过百万元的企业5家。
4、大力提升密集区技术创新能力。密集区内产值过千万元的企业要在2-3年的时间内建立技术开发机构,广泛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密集区政府要寻求两个以上科技实力较强的科研机构或高等院校作技术后盾,大力开展产学研活动。
5、建立星火技术培训基地。每年有80%以上的农村基层干部和50%以上的农村劳动力接受科普培训;30%以上的技术骨干接受较系统的专业技术培训;到2002年农民技术员要占农村青壮年人数的1%,企业职工培训面达90%以上,农村适用技术入户率在90%以上。
在抓好现有星火示范区和示范企业的同时,力争用1-3年时间,把襄阳县双沟镇、老河口市仙人渡镇、宜城市上大堰镇等乡镇建成省级星火密集区雏形,并在密集区内再选择几个发展势头强劲的企业,扶持他们引进、吸收、开发科技含量高的产品,再建立一批高技术、高效益的企业,力争“十五”计划末密集区内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总产值的20%以上,使高新技术企业成为密集区经济建设中的支柱产业。
三、完善运行机制,加强对密集区建设的组织领导和规范管理
目前,科技部、省科委都很重视星火计划的实施和密集区的建设,已拿出专门贴息资金支持企业科技创新。这是密集区企业上项目、争资金的大好时机。因此,各地应进一步完善密集区的管理协调机构,在不增加人员编制的前提下,密集区所在乡镇要设立“星火技术密集区管理委员会”,由乡镇主要负责人兼任主任,加强对密集区建设的领导。密集区管理委员会在思想上要跳出传统农业的圈子,站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高度上,对区内星火计划进行全面规划安排,并要把市场机制引入到管理中来,把政府引导、调控、服务与市场需求以及企业的需要密切结合起来,引导农业和农村经济按照市场需求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优化资源配置,逐步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密集区的建设和管理要做到决策科学,行为规范,工作有目标,考核有指标。县(市)区要根据《湖北省星火技术密集区考核评价办法》(鄂科农[1999]11号)规定,制定建设密集区中长期的发展规划和“十五”发展计划以及年度实施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