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实施基础建设工程。要继续抓好当家地建设,在抓好新建当家地的同时,着力抓好已建当家地的治理和整治,逐步实现一人一亩稳产高产、旱涝保收的基本农田;搞好现有水利设施的除险保安配套建设,因地制宜地增建一些拦、蓄、堤、坝、引水设施,逐步发展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设施。特别是要抓紧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力争三年内基本解决人畜饮水困难;对于不通路的村,五年内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并逐步提高公路等级,实现硬化、黑化路面;对于不通网电的村,电力部门要结合农村网电改造,三年内实现村村通电;对已通广播电视的村,要逐步实现村内有线联网。
(四)实施结构调整工程
。利用加入WTO的有利时机,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抓好“五优工程”,按照区域化、特色化、绿色化、规模化的要求,提高优质小麦、水稻、油菜、棉花、三元猪的普及率,在目前分别达到85%、40%、95%、86%、52%的基础上,逐年增加1~2个百分点。要扩大名优特水产比重,提高养殖效益;要扩大反季节蔬菜、水果、桑蚕、黄姜等高效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改良品种和品质。
要因地制宜的发展和壮大粮食、油料、畜禽、水产、茶叶、食用菌、中草药等产业化龙头企业,完善“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方式,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和辐射作用。继续加快以混有民营、民有民营为目标的产权制度改革步伐,推进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提高乡镇企业的整体素质和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能力。大力推进订单农业和网络农业的发展。要注重培育出口创汇型的龙头企业,力争新增3至5家出口创汇型企业,发展外向型经济。
(五)实施科教扶贫工程
。要认真贯彻《
义务教育法》,多方筹措教育资金,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广泛深入开展助学活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百分之百。稳定和加强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加强农科教统筹工作。要大力发展农村成人教育,办好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大力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和推广,使每户有一个科技明白人;要按照县(市)有科技示范基地,乡(镇)有科技示范样板,村(组)有科技示范户的要求,树立一批科技应用典型,引导贫困地区农民学科技,用科技,加速农业技术进步,提高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
(六)实施对口帮扶工程。
一是实行领导包点扶贫。市级“四大家”领导每人联系一个贫困乡(镇)、包扶一个贫困村;各县(市)、乡(镇)领导也要包扶一个重点村。二是实行部门驻村扶贫。市直94个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继续组派扶贫开发工作队,实行驻村帮扶,做到不脱贫不转点。三是开展干部包扶贫困户。实行量化目标考核,不脱贫不脱钩。四是社会包面。组织和动员平原县(市)对口支援山区县,小康村联带贫困村,富裕户帮扶贫困户,通过联合开发、项目转让、物资扶助、干部交流等形式推进扶贫开发。同时,积极动员协调社团组织和民间力量,大力开展希望工程、巾帼扶贫、新闻扶助、文化扶贫、智力扶贫等社会扶贫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