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可解决中、小学在教育教学管理上的过渡与衔接,以及小学毕业生对口升入初中的问题。
2、既可以优化市区中小学布局,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规模,避免部分小学资源闲置及初中过多新建校舍造成的浪费,又可以减少政府财政投入,减轻财政压力。
3、可统筹安排人力资源,精简行政管理人员,充分发挥优秀教师和短缺学科教师的作用,从而提高师资效益。
4、可解决初中入学的择校问题,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小学升入初中的升学压力。
二、在城区实施九年一贯制的可行性
(一)城区现有的中小学教育资源能够基本满足实施九年一贯制所需的师资、校舍、设施设备、图书资料等条件。
(二)城区已有部分学校具备实施九年一贯制的条件。如市二十中学、市二十五中学等已是小学、初中一体化学校,从今年秋季新学期开学起按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组织中小学教育教学活动即可,为整个城区全面实施九年一贯制奠定基础。
(三)随着城区基础教育管理体制的调整,充分调动了城区政府管理义务教育的积极性,有利于区级人民政府对本辖区内的中小学布局进行统筹规划与调整。
三、实施九年一贯制的方法步骤
(一)上半年各区在现有小学、初中分设的基础上,依据现有办学规模,本着就近划片入学的原则以及基本维持原有划片入学范围不变的前提下,提出实行一所或几所小学与一所初中联合组成一所学校,教学上统一实施九年教育,管理上可以统一设校,分段、分址管理,实行一套班子、一块或多块牌子的管理体制,并做到统一学校管理、统一组织教育教学、统一教职工调配、统一利用教育资源、统一经费管理的整体方案。
(二)秋季樊城区、高新技术开发区、汽车产业开发区先在现有小学、初中一体化学校实施九年一贯制试点;襄城区一次性完成一所初中与几所小学联合组建九年一贯制学校。
(三)2003年秋季新学期开学时,各区暂不能实行九年一贯制的学校可改为六三学制组织教育教学;2004年秋季新学期开学时各区一律取消五四学制;2005年秋季新学期开学时城区所有中小学均实行九年一贯制,并按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组织教学。撤县设区时划入襄城、樊城两区的欧庙、泥咀、竹条、牛首和整个襄阳区仍然维持六三学制,待条件成熟后再逐步过渡为九年一贯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