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拓宽人才成长渠道
在确保“两基”巩固提高的前提下,我们要大力发展包括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在内的高中阶段教育,为初中毕业生提供多种形式的学习机会。到2007年,全市普通高中在校生要达到3.3万人以上,要实现这一目标,一方面,我们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各县(区)的重点高中要实行初、高中分离,不再招收初中生,积极扩大招收高中生。除办好县城高中外,还要挖掘原有的乡镇所在地高中的潜力,逐步达到或超过原有规模。对部分高中用地不足、校舍不够的要优先解决。
发展高中阶段教育,还应突出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一是要积极稳妥地推进中等职业学校管理体制改革,由市政府统筹管理中职学校的管理体制,通过合并、共建、联办、划转、提升、转制等形式对现有的普通中专、职业中专、成人中专、技工学校、职业高中等中等职业学校进行调整,逐步打破各类职业学校条块分割的状况;二是积极进行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试点,要对一些办学规模小、办学水平低、办学效益差的公办中等职业学校进行国有民办、民办公助、股份合作制等办学形式的试点,努力改造薄弱职业学校;三是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办学体制,为提高劳动者素质,为转移、分流下岗职工再就业,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提供教育和培训。要广泛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民办职业学校,形成职业教育“大发展、大家办”的局面。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
教育法》、《
教师法》为依据,把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放在加强教师队伍素质的首位。要抓好继续教育的“园丁工程”的实施,为我市中小学培养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办好贺州学院,加强师资培训,逐步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和业务素质。
建立优化教师队伍的有效机制。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实行教师聘任制,形成有效的竞争机制。要合理配置教师资源,促进教师在城乡之间、学校之间交流。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对校长及教育管理干部进行培训,教师的调配、管理、培训由县(区)教育局统筹;各县(区)按干部管理权限实施对中小学校长的考核任命,各县(区)教育局长的任免,应征求市教育局的意见。
(五)增强科研意识,加快科研兴教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