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2003-2007年,坚持以政府办园为骨干,积极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幼儿园,大力推动以社区为依托、公办与民办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发展学前教育。市区、县城和有条件的农村以发展学前三年教育为主,农村以发展学前一年教育为主。80%以上的乡镇建立起中心幼儿园,20%以上的村办起幼儿园(班),所有的村办起学前班。学前三年儿童受教育率达50%以上,学前一年儿童受教育率达80%以上;全面提高0-6岁儿童家长及看护人员科学育儿的能力。
2008-2010年,所有的乡镇建立起中心幼儿园,35%以上的村办起幼儿园(班),做到乡镇办有幼儿园,村办有学前班,学前三年儿童受教育率达60%以上,学前一年儿童受教育率达90%以上。
义务教育:2003-2007年,继续抓好“两基”巩固提高工作,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初中毛入学率提高到100%以上;市区、县城90%以上初中、小学办学条件达到ⅰ类标准,86%农村初中、小学办学条件达到ii类以上标准。建设示范性小学20所,示范性初中10所。抓紧进行校点布局调整,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要结合危房改造,建立寄宿制农村小学,适当撤并一部分设点不合理、生源不足、办学效益差的村完小和教学点。
2008-2010年,市区、县城的初中、小学办学条件基本达到i类标准,农村初中、小学办条件基本达到ii类标准;每个乡镇至少有2-4所寄宿制小学。
高中教育:2003-2007年,通过新建普通高中和将初中从完中剥离,挖掘内部潜力,扩大高中办学规模,使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55%以上,2003年-2005年全市每万人口普通高中在校生135人以上,总体规模达到2.8万以上,到2007年,普通高中在校生达到3.3万以上,争创4-6所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
2008-2010年,继续扩大高中规模,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全市要新建4-5所设施齐全、师资水平高、办学效益好的优质高中,其中市区新建1-2所高中,昭平县、钟山县、富川瑶族自治县各建1所高中。
--特殊教育 2003-2007年,在办好现有3所特殊教育学校的同时,大力推广随班就读,使“三类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到85%以上;积极发展残疾儿童学前康复教育;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发展残疾人高中教育、职业教育。
2008-2010年,“三类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到90%以上,努力使之达到或接近当地义务教育水平。富川瑶族自治县力争创建一所特殊教育学校。
--职业教育 2003年-2007年,各县(区)在办好一所起骨干示范作用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基础上,创办县级职业教育中心,在校生达到1000人以上;对现有的中专、技校、职高等各类中等职业学校进行布局结构调整,逐步实现各类职业学校间的合理布局、优势互补,重点扶持、建设骨干示范学校,争创1-2所自治区示范中等职业学校;积极鼓励、支持社会力量以各种形式举办中等职业教育,到2007年中职在校生数与普通高中在校生数基本达到1∶1,在校总人数达3.3万人。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