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贺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

  (二十三)严格掌握中小学校长的任职条件,实行校长任期责任制。坚持把公开选拔、平等竞争、择优聘任作为选拔校长的主要方式。建立起开放式的后备校长遴选、培养制度,加强校级领导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要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长的培训,坚持做好任职资格培训和定期提高培训,不断提高校长的领导能力和管理能力。
  (二十四)制定优惠政策,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和吸引教师到乡村中小学任教。通过编制、工资、教师职务比例结构,引导教师从城镇、超编学校和示范学校流向农村缺编学校、薄弱学校。建立城镇中小学教师乡村任教服务期限制度。从2004年起,城镇中小学教师晋升高级教师职务,应有在乡村任教一年以上的经历。适当提高乡村小学中、高级教师职务岗位比例。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区域城乡“校对校”教师定期交流制度。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加强对薄弱学校农村学校和民族地区学校的扶持力度,促进教师城乡之间、学校之间交流。
  (二十五)加强中小学教师的学历提高和继续教育工作。5年内,市、县(区)财政要加大投入力度,配合教育部门组织中小学教师开展以新课程、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重点的新一轮全员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学历提高和专任教师的分项培训,培训内容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现代教育技术、新课程实验培训等。到2007年,全市小学、初中、高中教师的学历合格率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教师的学历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其中小学教师学历大专化达60%以上,初中教师学历本科化达35%以上,高中教师及校长具备研究生学历达15%以上。
  八、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
  (二十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要按照“总体规划、先行试点、重点突破、分步实施”的原则推进。项目实施要着力于教育质量和效益的提高;要与教育发展规划和中小学布局调整相结合;与课程改革,加强学校管理、教师继续教育相结合;与“农科教”、“三教统筹”相结合。2004年各乡镇基本建成乡镇现代教育资源中心;2007年以前,市、县(区)基本建成教育行政科研网和教育信息中心;乡镇以上的中小学基本和中国教育卫星宽带网或互联网联通;市直中学及50%县(区)中学建有校园网;农村初中和中心校基本具备计算机教室,小学基本具备卫星收视点,小学教学点具备光盘播放设备和成套教学光盘;建立一批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示范学校。
  (二十七)信息技术教育。到2007年,乡镇以上的中小学都要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有条件的村级小学也要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对全体中小学教师进行新一轮信息技术培训,提高全体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水平和能力。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