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原则
(一)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
通过深化改革,初步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职能清晰、权责明确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建立管理科学、经营规范的水管单位运行机制;建立市场化、专业化和社会化的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体系;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和有效的水费计收方式;建立规范的资金投入、使用、管理和监督机制。达到体制理顺、机制搞活、机构合理、人员精干、服务优质、环境优美、运行高效的管理目标。
(二)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原则
1、正确处理水利工程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既要确保水利工程社会效益的充分发挥,又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降低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2、正确处理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关系。既要重视水利工程建设,又要重视水利工程管理,在加大工程建设投资的同时加大工程管理的投入,从根本上解决“重建轻管”的问题。
3、正确处理责、权、利的关系。既要明确政府各有关部门和水管单位的权利和责任,又要在水管单位内部建立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使管理责任、工作效绩和职工的切身利益紧密挂钩。
4、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既要从水利行业的实际出发,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又要积极稳妥,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承受能力,把握好改革的时机与步骤,确保改革顺利进行。
5、正确处理近期目标与长远发展的关系。既要努力实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近期目标,又要确保新的管理体制有利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6、正确处理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既要解决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又要从各地、各单位的实际出发,围绕改革的总体目标,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推进改革。
三、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对象和主要内容及措施
(一)改革的对象
本次改革的对象为:合浦水库工程管理局、市水利工程管理处、洪潮江水库工程管理局等市、县(区)、乡(镇)水利工程管理单位。
(二)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措施
1、明确权责,规范管理
(1)水利工程管理实行统一管理与分级管理相结合。全市大中型灌区实行枢纽与灌区统一管理,1m3/s(含1m3/s)以上的渠道及其附属建筑物,由所在的水库(水闸)管理单位负责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