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玉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玉林市“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

  根据我市规划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除了市级规划要加强衔接协调与融合并向空间延伸外,县、区规划更要加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之间的衔接协调与融合。条件成熟的县(市)区要大胆实践、勇于创新,探索编制辖区内的经济、城镇体系、基础设施、土地利用、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融为一体的规划。
  2、完善规划编制,进一步规范程序。民主化、规范化的规划编制程序是规划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是避免规划编制随意性的重要手段。规划编制程序是关于规划草案的提出、衔接、审定及发布等环节的一系列规定。“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必须在规划编制程序上加以规范完善,力争做到规划编制的过程成为统一思想和形成共识的过程。
  第一,推进规划的开放性。规划的编制一定要改变过去那种几个人关门搞(甚至是写)规划的状况,必须坚持规划编制过程的开放性,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
  要扩大专家队伍,扩大咨询面,增加审议内容,完善审议方式,形成经常性、制度化的规划咨询审议机制。除了要预先听取人大、政协有关专门委员会和社会各界、各阶层的意见外,规划草案初步形成后,要在主要媒体公布全文,公开征询社会公众意见。县区级总体规划,特别是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某些专项规划,应当直接听取群众意见。
  第二,搞好规划的衔接。要改变过去规划相互矛盾的现状,加强各级各类规划的衔接协调。
  对发展目标、政策目标与手段、重大基础设施布局、重要资源开发、区域发展方向和需要政府安排投资的领域等,各类规划都要与总体规划相衔接,上一级规划要指导下一级规划,下一级规划要与上一级规划相衔接,未经与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衔接的规划不得发布实施。
  第三,完善、规范规划的审定和公布。市、县区总体规划要经过同级人大批准,批准后具有法律效力。专项规划须经同级政府批准。除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公布的规划外,其他规划均须由规划审批单位通过公开媒体向社会公布,使广大人民和社会有知情权。
  3、探索各种方式,确保规划实施。规划实施是目前最薄弱的环节,也是改革的难点,大多数规划往往是“纸上画画,墙上挂挂”。解决规划重编制、轻实施的问题,必须创新规划实施机制。在“十一五”规划编制时,要探索按规划的不同性质,采取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合理运用财税、投资、价格等经济政策,强化资金配置,调控引导社会资源,有效配置公共资源,确保各类规划的有效实施。要发挥年度计划在规划实施中的重要作用,确保规划的落实。在制定和实施年度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预算计划、向国家和自治区申报项目时,要贯彻落实总体规划提出的目标和任务。
  二、“十一五”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和形式
  “十一五”总体规划要创新规划形式,突出总体规划的空间内涵和公共设施网络,形成图文并茂的规划,规划大体包括规划文本、规划图表、规划说明三大部分。
  (一)规划文本。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