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抓好文化建设。各级文化教育部门要加强教育艺术团队的建设,注重培养少儿文化艺术骨干力量,大力繁荣和发展少儿文化艺术。要鼓励和支持各级艺术团体面向未成年人演出,让健康的文化资源进入校园、社区、乡村、家庭,不断满足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高度重视校园文化的教育价值,组织学校艺术团、记者团,出版校刊、板报,举办文艺晚会,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五)抓好文化市场管理。深入开展“扫黄”“打非”工作,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加强文化市场监管。查缴和封堵传播淫秽色情、凶杀、暴力、封建迷信和伪科学的出版物,查处含有恐怖、残忍等有害内容的游戏软件产品、网络游戏站点和宣扬色情、暴力的玩具、饰品等,严格未成年人精神文化产品进入市场的标准,防止有害文化进入市场。对学校周边地区和居民社区,要重点整顿清查,坚决制止向学生兜售不良出版物的行为。严格落实对网吧的整治和管理,安装网吧终端过滤软件,封堵有害内容,打击违法行为。要依法治理利用电子邮件、手机短信、声讯台等传播有害信息,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违法行为。优化校园周边环境,中小学校周边200米内不得设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和电子游戏经营场所,不得在干扰学校教学秩序的地方设立经营性娱乐场所。营业性歌舞厅和卡拉ok厅、酒吧、夜总会以及其他不适宜对未成年人开放的文化娱乐场所,必须设置明显的禁入标志,不得对未成年人开放。要推进中小学校校园绿色网络活动室建设,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健康上网、文明上网,为未成年人提供健康有益的绿色网上空间。要大力推行文化市场管理“有奖举报”、“失察追究”和“累进惩罚”制度,鼓励广大群众及时发现和举报不法业主的违法活动,规范执法人员的行为,防止执法犯法或渎职现象,依法打击不法业主的违法违规经营行为,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六、着力完善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三项制度”
(一)健全领导体制。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战略任务,切实加强和改善领导,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各级党委主要领导要负起政治责任,认真了解和分析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状况,及时研究和解决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大问题。要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目标考核体系以及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考核范围,作为创建文明城市、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文明家庭的重要标准,真正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