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充分重视家庭教育。家庭是未成年人接受思想道德教育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重视和发展家庭教育,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建立玉林市家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家庭教育的社会化网络。各级妇联组织、教育行政部门和社区要紧密配合,切实担负起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的重要职责,建立和完善推进家庭教育的工作机制,把推进家庭教育列入单位工作职能,并落实专人负责,要建立、办好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加强对家庭教育的研究与指导。要不断扩大各类家长学校的数量和规模,进一步实施对家长学校的指导和服务,通过家长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家庭教育讲座和培训,帮助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既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又重视培养子女的健全人格和良好品德。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介要开设家教专栏,面向社会广泛开展家庭教育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推广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各级妇联组织要组织开展“家教知识进万家”活动。要广泛开展评选表彰优秀家长和优秀家长学校的活动,广泛开展文明职工、文明家庭创建评选活动,把家庭教育作为评选文明职工、文明家庭的重要内容,以促进家庭教育工作的开展。对单亲家庭、困难家庭和流动人口家庭的未成年子女,街道、社区和村(居)委会要给予更多的关爱和帮助。各中小学校要积极配合做好家庭教育工作。
(三)积极开展社会教育。要积极发展社区和乡村教育,切实发挥社区和乡村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桥梁作用。社区一头连着学校,一头连着家庭,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社区基层组织要把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社区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作出具体规划和安排。要了解和掌握社区内未成年人的基本情况,主动加强与学校的联系,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工作,并通过与学校联合办好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等方式,对家庭教育实施有效指导。要充分利用社区的各种活动阵地,发挥社区人才资源优势,组织开展富有吸引力的校外活动,使社区成为未成年人学习知识、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乐园。我市80%以上的未成年人生活在农村,农村的教育文化设施相对滞后,农村是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薄弱环节。加强和改进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要在抓好农村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同时,组织成立乡镇、村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组织,为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组织保障;要多方筹集资金建设一批未成年人活动场所,积极组织开展符合未成年人特点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和文体娱乐活动;要深化“三下乡”活动,组织一批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强的思想道德读物、科普读物和生活指导类图书,以及影视、音像、电子出版物下乡,组织文艺团队下乡演出,不断丰富农村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组织开展“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争做奉献、争当表率”主题活动,动员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积极参加到活动中来,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做出贡献。
四、重点抓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三支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