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村通”建设目标。
2005年12月底前,全市完成1250个50户以上自然村通广播电视工程,按国家要求保证用户能够收看中央、广西、玉林市、县(市)等台24套以上广播电视节目,使传输覆盖的质量和水平上一个新台阶,使我市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二)“村村通”建设任务。
1、完成自治区下达的1250个50户以上自然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其中玉州78个、福绵272个,北流、容县、陆川、博白各200个,兴业100个。
2、完成“返盲村”通广播电视建设任务;完成新通电行政村村村通广播电视建设任务。
3、实施市、县(市)、乡(镇)、村广播电视网络整合,建立健全农村广播电视长效运行机制。
四、工作措施
(一)分级规划,分步实施。
1、科学规划。市、县(市)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做好新通电行政村和20户以上自然村“村村通”的规划,特别是做好2004-2005年实施50户以上自然村“村村通”的近期建设规划。县(市)广电局会同县(市)发改局制定本县(市)建设规划,报玉林市广电局、发改委审核,上报自治区审批。玉州、福绵两区建设规划,由市广电局牵头组织制定,会同市发改委审定后,报自治区审批。市、县(市)工程建设施工方案,由市、县(市)广电网络分公司制定,报市广电局审批。
2、分级实施。根据自治区广电局、发改委下达的市、县(市)“村村通”建设任务,按照工程建设施工方案,由市、县(市)广电局和市、县(市)网络公司具体组织实施。
(二)成片联网,有效覆盖。
1、采用hfc有线联网方式(光缆联网)。这是基本覆盖手段。凡是能与当地行政区域性有线电视网(俗称“大网”)联网的,采取有线电视光缆联网,使联网的用户看到与市县城区有线网络同样的电视节目。
2、muds覆盖方式。在大容山建设玉林市muds转播发射系统(多路数字电视发射系统),县(市)选点建设中继站,采用数字多频道无线联网方式覆盖,以保证广播电视节目有效安全传输,实现“户户通”、“长期通”的目标。
(三)点面结合,先易后难。
1、把玉州区、福绵管理区、兴业县作为试点,总结经验,全面实施。
2、以市县镇村成片联网为主。形成市县、乡镇、村屯成片联网的格局,同时向四周自然村辐射,让乡镇、村屯收看到县城网络相同的广播电视节目。
3、以社会效益为先。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把覆盖面广、容易联网、受益群众多、群众积极性高的乡镇和自然村先规划、先建设,做到能做的先做,能通的先通,形成带动效益,滚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