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安全生产工作
安全生产事故指标基本控制在目标管理范围内:没有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重大生产经营事故和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安全生产事故总量比上年明显下降。经自治区安全生产年度考核组实地评估验收及自治区安委会审查把关,我市荣获2003年度“广西壮族自治区安全生产工作优秀奖”。
(三)质量技术监督工作
据统计,年内全市质监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7439人次,主要检查了建材、农资、酒类、饮料、五金家电、汽车配件、“黑心棉”、卫生纸、装饰材料、纺织品等32类168种产(商)品以及防“非典”商品,检查商品标值3378.68万元,立案调查521起,结案489起,结案率达93%,为企业和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398.3万元。
(四)供电工作
全市供电量完成23.93亿千瓦时,完成年计划22亿千瓦时的108.77%。售电量完成23.32亿千瓦时,完成年计划21.6亿千瓦时的107.96%。线损率完成2.55%,比年计划3.98%下降了1.43个百分点。连续安全生产天数达272天,超额完成年内两个百日无事故的安全目标。供电可靠率达99.69%(扣除网改停电影响则为99.91%),同比提高0.02%;电压合格率达97.48%。年内城乡电网改造工作全部完成,其中城网累计完成投资11724万元,完成总投资100%。
(五)烟草工作
全年烟草系统累计完成卷烟销售81611箱,比上年同期81346箱增加265箱,增长0.3%。累计实现税利3029万元,比上年同期2765万元,增加264万元,增长9.5%,完成年度计划的101%。其中,累计实现利润2120万元,比上年的1596万元增加524万元,增长32.8%,完成年度计划的114.6%。千方百计加大对烟叶生产的扶持力度,主攻质量,连片种植,实现了一年扭亏为盈。年内,全市种植烤烟1.02万亩,收购烟叶2.27万担,同比增加1.23万担,增长117.7%,而且中、上等烟叶占92%。
(六)检验检疫工作
根据“十新五促进一有效一目标”要求,积极主动开展各项工作。调整检验监管方式,既把住了产地检验关又服务了当地企业。制定和完善工作质量管理制度,加强工作质量管理。
(七)联系重大建设项目完成情况
已有区内外多家企业前来洽谈投资开发大化铝土矿,但因自治区国土资源厅不同意对该矿权的转让,而使大化铝土矿的勘探、开发工作未能有实质性进展。
九、林德宏副市长
(一)水库移民工作
1、龙滩库区移民。积极协调自治区移民局、电站业主、移民综合监理部和设计部门抓好龙滩电站建设有关工作。完成了龙滩水电站375米方案库区淹没实物指标权属落实工作,确认补偿金额7.23亿元,并编制了《龙滩水电站库区淹没实物补偿手册》,发放到乡镇,未有异议的移民户已领取手册。完成了围堰区6700多人第一期移民搬迁、库底清理及验收工作,11月6日大坝按期围堰截流成功。 在规划的21个安置点中,已完成场平初步验收的有18个安置点,分配宅基地的有17个安置点,移民开始建房的有13个安置点。
2、乐滩库区移民。完成了乐滩库区(都安县)淹没实物指标分解到户工作。配合设计部门开展乐滩库区移民安置实施规划的编制工作。完成百旺、拉烈集镇新址选点工作,并配合自治区设计部门进行集镇规划方案设计。完成县内移民外迁点的选点定点和征地工作任务。原计划外迁到龙口茶场安置的移民全部转为县内安置。
3、岩滩库区移民。根据自治区主管部门的批复计划,完成了岩滩库区855户危房处理任务,完成投资945.22万元(部分危房还在施工中,原因是库区危房处理涉及面广,情况复杂,既有一次搬迁的又有二次搬迁的,处理难度较大,进展不平衡)。投资近500万元进行库区水、电、路等部分基础设施建设。中央直属水库移民工作按自治区年度批复计划进一步完善库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开发(中央直属水库移民工作系自治区直接管理,尚未办理移交手续)。
(二)水利工作
1、县级城区防洪工程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完成了宜州、大化城区防洪工程前期工作。宜州市城区防洪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已通过区计委审批,大化城区工程项目规划报告已报送自治区水利厅审批。河池市城区防洪排涝工程动工兴建,已完成工程投资1200万元。
2、旱地集雨灌溉地头水柜建设和小型水利配套建设取得较好成绩。其中地头水柜任务2万个,完成2.53万个,新增旱地灌溉面积任务2万亩,完成3.8万多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任务5万亩,完成5.25万亩,节水灌溉面积任务1万亩,完成4.19万亩。完成113处人畜饮水工程建设,解决20.31万人的饮水困难。完成37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恢复有效库容808万立方米。
3、水利水库工程“五好”达标建设实现零的突破,宜州土桥水库和南丹同贡电厂通过自治区“五好”验收。
4、水土流失治理面积任务225平方公里,完成405平方公里。
5、地方小水电站年发电量任务2.8亿千瓦时,完成2.9亿千瓦时。年内水电站动工建设任务5个,完成14个。
6、认真抓好防汛抗旱工作,坚持防汛抗旱并举,全市投入抗旱资金1899.8万元,临时解决18.75万人和14.79万头牲畜的饮水困难。
7、东巴凤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水利项目总体完成40-70%。
8、市水利局被国家水利部评为2003年度农村解困先进集体,被自治区水利厅评为2003年度宣传信息工作先进单位。
(三)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1、完成了全年人口计划目标。据年度考核验收结果认定,全市出生人数为39492人,比下达计划数少生28508人,人口出生未突破计划指标;计划生育率91.16%,比下达指标高6.16个百分点,其中二孩计划生育率为79.08%,比下达指标高12.08个百分点;出生统计合格率为99.64%,比下达指标高9.64个百分点;长效避孕率为82.68%,比下达指标高2.68个百分点,主要指标都完成或超额完成了自治区下达的任务。
2、依法抓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加强了农村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管理。全市无因工作方法不当引发的计划生育恶性案件和乱收费、“搭车”收费等违纪现象。
3、计划生育“三好一满意”、婚育新风进万家、优质服务、“三结合”帮扶活动、村民自治、避孕方法知情选择、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宣传服务、降低出生人口性别比等工作,取得较好成绩。
4、初步建立了计生工作投入机制,各县市区为执行计划生育的育龄夫妻提供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经费基本到位,落实了“一票否决”和“黄牌”警告措施。
5、市计生委荣获自治区计生委2003年度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二等奖。
(四)民族工作
1、充分利用《
民族区域自治法》和民族优惠政策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取得良好效果。从上级民委争取到民族专项经费合计967万元(民族工作经费167万元、少数民族发展资金800万元),其中167万元主要用于少数民族地区的17个基础设施项目建设;300万元投入东巴凤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31个人饮项目已于年底全部竣工。
2、协助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做好20周年县庆筹备工作。主要是抓项目申报、协调落实项目建设资金。截止年底,全县落实了项目资金2000多万元。指导民族乡开展逢10周年乡庆活动筹备工作。
3、组队参加全国(宁夏)第七届民运会,并取得好成绩。荣获竞技项目1个第二名、1个第三名、1个第四名,表演项目2个二等奖。
4、市民委获自治区民委民族信息工作先进集体一等奖。
(五)宗教工作
全市8个有宗教活动的县市区建立了《宗教管理工作责任制》,117个有宗教管理工作任务的乡镇全部成立了宗教工作领导小组,农村基层宗教工作形成了级级有人抓,层层有人管的局面。对全市的宗教活动场所(堂)点进行了认真审核,接受年检的有95个,合格率100%。
(六)侨务工作
落实国家侨务政策,维护归侨侨眷稳定。通过侨务部门和归侨侨眷直接或间接引进外资项目(含意向项目)9个,协议外资金额3963万元。全市侨务系统共接待华侨华人、港澳同胞、外国友好人士社团3个,共94人次。完成侨联换届选举工作。
(七)对台工作
扩大两地人员经济、文化往来,做好来访接待工作。共接待回来考察、旅游、探亲的台胞、台商团组4个,108人次。新引进台资企业一个,项目投资2250万元人民币,到位资金850万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