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河池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市政府领导2003年度工作量化目标责任完成情况的通报

  2、普通高中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一是学校的规模化与优质化基本形成。有13所高中顺利通过了自治区普通高中一级学校评估。二是高中建设投入资金达1000多万元,办学条件逐步实现现代化。三是高考取得较好成绩。报考本科12630人,录取3895人,录取率30.84%;报考专科11828人,录取6566人,录取率55.51%,上线率在全区排第六位。
  3、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在改革中发展。经过多年努力,河池学院终于获得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结束了我市没有综合性本科院校的历史;河池职业学院终于获得自治区批准成立,实现了我市职业高等教育零的突破。全市有5所职业学校被自治区评定为合格学校;抓好宜州民族职业中专申报自治区重点中职学校的立项建设工作。自治区下达给我市普通中专、成人中专、技工学校招生任务6100人,已完成招生7724人。全年培训任务40万人次,已完成47.75万人次,完成率119%。
  4、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稳步推进。完成了“国家教育部和李嘉诚基金会现代远程教育项目”152所学校、中央电教馆“朝阳行动计划”项目9所学校、“义教工程”项目228所学校;建成计算机网络教室的中学有58所,建成教育卫星收视点的小学有507所。
  5、课改工作稳步推进。在天峨县召开了全市课改工作会议,总结了课改经验,全市课改工作稳步推进;参与全国教育科研“十五”规划课题《说课理论与实践的分层次研究》,有关论文有5篇获一等奖、6篇获二等奖、13篇获三等奖。
  6、完成了年度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实施教育重点建设项目252个,面积174771平方米,总投资8635万元;实施东巴凤大会战教育项目,开工建设137所学校,开工率100%,已竣工35所。消除学校d级危房13万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积由4.25平方米增加到5.84平方米。
  7、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师资队伍进一步加强。撤消了165个乡镇教育组(教办),安置分流人员;完成“园丁工程”培训2期280人;完成教师普通话培训测试8600多人;河池师专升格为河池学院。
  8、狠抓教育行风建设,确保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狠抓治理教育乱收费,规范教育收费行为。
  (五)文化工作
  1、市民族图书馆建设完成投资600多万元。
  2、全年完成下乡演出任务1252场,超额完成了1000场的任务。
  3、成功举办河池第五届铜鼓山歌艺术节。
  4、完成东巴凤乡镇文化站建设21个。
  5、开展文化市场安全生产、网吧经营、“扫黄打非”的专项治理。检查文化娱乐场所15600家(次);发放宣传资料35760份;收缴违法音像制品69860张,处罚违法经营场所89家,取缔违法经营场所8家。
  6、农村电影“2131”工程,完成放映场次18170场,占年度任务的104%;放映科教片11217场,占全年任务的113%。
  (六)卫生工作
  1、抓疾病预防控制特别是非典防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在抗击非典战役中,共出动行政人员30246人日次,医务人员13875人日次,拨出非典防治专项资金360.32万元,实现了“三无目标”;儿童计划免疫工作年内完成6次常规冷链运转,四苗接种率达85%以上,各项经济指标和工作任务均按计划完成;有效处理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处置率100%。
  2、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实施东巴凤大会战卫生项目建设,完成35个主体基建项目,达97.23%;有58个城镇医疗卫生单位对口支援58个乡镇卫生院,投入资金957345元(含设备、药品),培训医务人员2844人,安排进修人员97人,开展新适宜技术32项,帮助建立制度累计482项;市级财政拨款20万元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医疗救助基金,自治区卫生厅已把南丹县列为2004年合作医疗试点县;完成5.0639万座改厕任务,占任务数的115.09%。
  3、卫生监督执法全面开展。检查12334家生产经营食品单位,监督量达41764家次,查处违法生产经营单位1650家;检查265所学校卫生安全,监督检查245家用人单位的职业卫生,监督监测生活饮用水单位156个;监督检查777个医疗机构(含乡村卫生室),查处180家(次),查处案件61起;取缔非法行医125起,关闭了10多家未取得医师执业许可证的非法诊所,查处药店内设置“坐堂医”4家,净化了农村医疗卫生市场。
  4、结合非典防治工作,搞好爱国卫生活动。11个县市区的鼠密度均控制在5%的指标范围内;农村安全卫生水普及率达47.76%;涌现出27个市级爱国卫生先进单位。
  5、市民族医院病房大楼建设进展顺利,已进入装修阶段。
  (七)体育工作情况
  1、组团参加广西第十届运动会夺得金牌6.5枚、银牌5枚、铜牌2枚,金牌数比上届翻一番;代表团和摔跤队还获得“体育道德风尚奖”。
  2、成功举办了河池市第一届运动会。11个县(市、区)的526名运动员参加8个项目比赛,决出金牌143枚、银牌101枚、铜牌101枚。此外,参加全国第七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获铜牌一枚、射弩混合团体第四名,获表演项目二等奖2个;参加全国第六届残疾人体育运动会获金牌11枚、银牌2枚、铜牌2枚,有2项破全国纪录、3项破世界纪录;参加广西第二届处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运动会获乒乓球项目女子厅级组单打第一名、男子厅级组单打第五名和团体赛第六名,篮球项目获得男子组第六名,代表团还获“体育道德风尚奖”。
  3、加强体育场馆设施建设,提高体育场馆档次。完成了河池市体育健身训练中心前期的规划用地定点、项目概念设计招标和建设资金的落实,但因征地工作受阻未能开工。筹集资金改造和完善体育场馆,现体育场已具备晚上开放夜场足球赛、体育馆内有设置六个羽毛球场供对外开放的功能。
  (八)科技工作
  1、适应撤地设市的需要,及时调整科技规划。出台了《河池市十五科技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出台推进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40多项,共引进农业新品种97项,引进农业先进实用技术69项,主要种养良种覆盖率达91%,培植发展了16家科技型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引进工业新技术23项,开发工业新产品44项,培植15家科技型企业,扶持9家产品创新企业,并获准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家,高新技术产品2个,较好地完成了创新计划任务,通过了自治区人民政府的检查验收。
  2、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构建科技信息网络平台。建立了在网上进行交易的常设技术市场9个,组建了包含10个生产力促进中心的生产力促进网;组建了包含县(城区)节点27个、乡镇节点76个、村节点13个的科技信息网;组建了包含129个农村技术推广站的农村技术推广服务网。
  3、抓科技示范,以点带面,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建立市级西南出海通道高产高效示范带及红水河经济示范带等各类农业科技示范基地143个,有科技示范乡镇21个、示范村131个、科技示范户11561户,占全市农户总数的9.1%,每个自然屯有2-3个以上的科技示范户。
  4、抓乡镇企业技术创新,提供科技支撑。成源冶炼厂成为我市首个获得高新技术产品认定的企业;南方冶炼有限责任公司成为国内自动化生产水平最高的电解铅生产企业;博庆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成为我市首家高新技术企业。东方锑化工有限公司利用自己研制发明第三代锑酸钠生产工艺专利技术,目前年产锑酸钠达1.2万吨,是全世界最大的彩色玻壳用锑酸钠生产厂家,也是国内锑酸钠生产企业中唯一获得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和自营进出口权的企业。
  (九)广播电视工作
  1、加快广播电视光纤网络建设步伐,基本上完成了河池城区广播电视光纤升级改造工程,配置前端机房设备,铺设光纤主干线,将用户从单向分配系统改为双向系统,为同全国、全区广播电视联网打下基础。
  2、积极筹建河池广播电视中心(大楼),完成了选点、上报用地材料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已对该中心的用地、建筑、交通、市政设施等进行综合规划设计。目前,该点的“三通一平”工作仍在进行。
  3、组织实施东巴凤大会战项目建设。三县的“村村通”填平补齐(345个站点)、调频广播转播台、广播电视中心(大楼)等广播电视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同时,市区广电系统合并工作已完成。
  (十)新闻出版工作
  1、完成了新闻出版机构的建立和完善工作,保证机构正常运行。
  2、加强对出版物的管理。相应建立出版行业依法治理责任制度,组织7次集中行动和专项治理,查处擅自出版(复制)、印刷、发行、侵权盗版的行为。
  3、制订规划,加强培训和管理。编制了河池市新闻出版业“十五”规划;举办了新闻出版行业经营业主专业法律法规培训班、计算机软件业业主培训班、印刷业和书报刊业法律法规培训班等;新增印刷企业23个、出版物零售企业53家。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