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市政府领导2003年度工作量化目标责任完成情况的通报
各县(市)、自治县、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委、办、局:
2003年是河池撤地设市的第一年,是河池市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开好头、起好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一年。为贯彻落实好市委提出的“一个目标、三个提升、四个带动”工作思路,完成好市人大一届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市人民政府对2003年工作实行目标量化管理。一年来,市政府班子按照年初确定的目标责任,切实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为2004年全市经济社会实现新的突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经河池市人民政府批准,现将落实《河池市人民政府领导2003年度工作量化目标责任总览》(河政发[2003]47号)情况通报如下:
一、杨才寿市长
一年来,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解放思想再讨论活动为契机,带领班子成员坚持一手抓防治非典不放松,一手抓经济建设不动摇,在困难中前进,在压力中崛起,使全市经济社会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据统计,2003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56.75亿元,同比增长6.2%;财政收入16.648亿元,同比增长0.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0.81亿元,同比增长13.77%,加上由国家统计的“西电东送”及“西南成品油工程”的3.5亿元投资,实际完成投资64.31亿元,增长20.4%。除国内生产总值外,完成了财政收入调整预算的100.11%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的任务。督促检查全市重大项目建设。全年投资50万元以上项目1005个,同比增长110.25%。45个重大项目建设和百个项目开工迎市庆活动达到预期目标。
(一)机构编制工作
1、全市机构编制做到“三个不突破”:即机构限额不突破、人员编制不突破、领导职数不突破。对机构改革后需分流安置的3797名富余人员,通过竞聘和内部调整,已妥善安置3567人。
2、完成了全市中小学教职工的定编工作,上报自治区已获得批复。
3、以农口为事业单位改革试点的工作已经启动,为深化机构改革作好了准备。
(二)财政工作
1、财政收入完成调整预算的100.11%,增长0.12%;全市财政总支出完成调整预算的104.55%,实现了当年财政收支平衡,确保了全市干部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专款及时拨付到位。
2、抓住工业和城建这两个重点,通过努力培育壮大水电业、矿产业、化工及建材业等六大支柱产业来抓好财源建设。
3、继续推进部门预算制度,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完成了阶段性任务。
(三)审计工作
全市全年共完成审计项目344个,完成年度审计项目计划257个的133.85%,其中,完成国家审计署、自治区审计厅项目134个。经过审计后,查出违规金额21713万元、管理不规范金额23691万元、损失浪费金额224万元。
(四)监察工作
按照标本兼治的要求,切实推进反腐倡廉各项工作。全市952名县(市)区直领导和乡镇主要领导签订《领导干部廉洁自律保证书》共1015份,为5912名新任领导干部建立了廉政档案。全年全市共立案362件,结案316件,处分340人。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工作进一步加强。制定出台了《市国有资金投资建设工程施工招标投标管理办法(试行)》、《东巴凤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项目建设责任制及实施管理办法(试行)》等7个规章制度。
(五)武装委员会工作
1、民兵建设质量有了提高。在金城江区和宜州市56个企事业单位新建了民兵组织,新增了专业技术兵和科技人员的数量。
2、按照《
军队基层建设纲要》的要求,全面加强人武部建设。南丹县完成了新营院的搬迁重建,环江县完成了办公楼改造。
3、圆满地完成了1201名新兵的征集任务。
二、陈鸿起常务副市长
(一)政府办公室工作
办公室上传下达、综合协调、办文、办事、办会、信息、值班、调研、政务督查、政府法制等基础工作进一步加强,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重要工作部署得以及时贯彻落实;建立健全办公室各项规章制度和规范合理的工作流程,办公室管理责任制和科室岗位责任制进一步落实,办公室工作质量和办事效率进一步提高。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顺利推进 ,市行政服务中心于2003年6月13日挂牌试运行,2004年元月正式运营。全年通过各种形式培训全市政府系统人员125人次。
(二)人事人才工作
组织728参加公务员考试;评聘2002年度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105人、中级1816人、初级165人,参加全国经济、会计、统计、卫生等以考代评系列获中、初级资格人员共3124人,推荐2002年度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名。及时办理市直单位226名干部职工退休、退职手续,审批离退休干部职工增加生活费约1850多人次。举办公务员任职等培训班18期,培训人员2044人。
(三)发展计划工作
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0.81亿元,增长13.77%,加上由国家统计的“西电东送”及“西南成品油工程”的3.5亿元投资,实际完成投资64.31亿元,增长20.4%。
完成东巴凤三县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策划工作和各项前期准备工作,为自治区党委、政府进行开展东巴凤三县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重大战略决策,奠定了科学基础;完成了《红水河流域经济带规划(初稿)》和《西南出海通道经济带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草案)》。红水河流域经济带规划已纳入自治区级规划。《西南出海通道经济带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草案)》已完成评估修改;编制了《河池八步工业园区建设规划》和《河池东江工业园区项目建议书》;完成全市以工代赈前期工作的调研、论证工作,指导各县(市)、区完成以工代赈十年规划的编写工作,并及时上报年度计划。组织指导市直各有关部门编制完成河池市经济动员预案,并布置县级预案编制工作。认真搞好经济动员机构规范化建设达标准备工作,并通过自治区经济动员办公室组织验收。
除配合国家和自治区抓好龙滩水电站、西电东送工程、水南公路外,重点抓好全市45个重大项目建设,已有23个项目开工建设。作为迎市庆一周年的125个重点项目,至12月底已有88个项目开工,累计完成投资1.99亿元,列入自治区两百项新开工项目的河池市11个项目已有10个项目开工建设。全年共争取建设资金24.6亿元,其中,东巴凤大会战资金22亿元,国债项目资金1.29亿元,县城电网改造资金1.3亿元,以工代赈资金1.06亿元,中央和预算内基本建设资金1766万元。全年新建、续建5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1005个,同比增长110.25%,其中新开工项目758个,增长131.8%;实施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137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41个,1亿元以上项目19个。
(四)统计工作
完成了全市102家企业投入产出的调查工作任务,在7月份的全区评比中取得优良成绩;完成了全市4880户城镇居民住户一次性调查工作任务;按时按质按量地完成全市国民经济核算、小康测评、工业、农业、农民人均纯收入、投资、建筑业、贸易、劳资、服务业、交通、能源等专业的年报和定期报表统计上报工作;按时完成每月全市经济运行情况的报告工作,建立和完善了“统计信息查询系统”,编印出版了《河池统计手册》2003版,完成了2002年《统计年鉴》的编辑和出版工作。全年先后开展了“非典”对全市经济影响程度、规模以上养殖户直报试点、全市61个贫困村的监测等调查工作。市统计局荣获2003年度全区统计工作综合考核评比一等奖、全区统计行政执法工作考核评比三等奖、全区统计信息化工作考核评比优秀奖。
(五)物价工作
改革价格和收费审批制度,建立政府定价集体审议制度,完善重大价格行政公开制度,实行价格、收费公示制度。对1988年以来下发的所有批文进行了清理,废除了违规批文8个,清理收费文件190份,共为企业减轻负担7000多万元,净化了价格政策环境;落实听证会制度,改革和完善价格决策机制。7月3日和10月底先后召开了开征垃圾处理费、污水处理费听证会,为顺利争得第二批国债创造了条件;加大对价格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整顿和规范市场价格秩序。全年共检查单位(经营者)4881个(次),查出违法金额234.65万元,立案查处价格违法案件40件,经济制裁总额300.55万元,退还多收价款23.34万元,对违法单位罚款0.53万元,没收113.77万元,上缴国库114.30万元。非典期间,共出动价格检查人员657人次,检查生产经营单位(门店)1461个,查处价格违法行为3件,查出违法金额18.26万元,退还多收价款18.26万元,罚款0.2万;全面建立农村价格监督网络,完善涉农价格收费和
教育收费公示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