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共桂林市委员会、桂林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若干意见

  (十六)加强劳务组织引导。要深化对发展劳务经济重要性的认识,实行县区负责制,把发展劳务经济纳入到农村发展的总体规划。全市自上而下成立劳务开发机构,整合劳动、农业、教育等职能部门的力量,为促进劳务输出和有序流动提供保障。各乡镇要设立劳动就业服务站,并保证资金、人员到位,为农村劳务输出提供服务。要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向农民提供准确及时的就业信息,有序组织劳务输出,扩大劳动力输出总量。2004年全市劳务输出总人数要比上年增长12%以上;今后5年每年增长10%以上,使农村80%以上的富余劳动力进入非农产业,农民工资性收入增加额占年纯收入增加数的30%以上。
  (十七)做好以培训为主的配套t作。重点抓好职业技能、文明修养、劳动保护、法律知识等培训。动员社会力量办学,形成分级培训网络,大力开展委托培训、定向培训,促进劳动力供需衔接。从2004起,全市每年至少完成4万名农民转移就业引导性培训,培训经费采取“财政出一点、科普经费投一点、个人拿一点”的办法落实。逐步规范全市劳动力市场和中介组织,保护进城务工农民合法权益,切实解决好工资拖欠、劳动保护、户籍管理、子女入学、社会保障等实际问题,为外出务工农民创造良好、安全的就业环境。同时,要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
  九、实施“农民素质工程”
  (十八)加强对农民的科技培训教育。要把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当作农民增加收入的头等大事来抓,立足于整合现有培训资源,发挥乡镇成人学校、农函大、农机校、职业技术学校等教育资源的基础作用,坚持把扫盲、普及9年制义务教育、农业职业教育与农业科技的普及推广结合起来,加强对农民的系统教育和实用技术培训,努力形成多形式、多渠道、多专业的农民培训教育格局。从2004年开始,全市每年培训农技干部1000人次以上,通过实施“绿色证书”工程、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骨干农民培训工程、农业远程培训教育工程,培训农民骨干2.8万人以上,获证学员l万人以上 根据不同农事季节,对农民进行先进实用技术培训130万人次以上。通过培训教育,每户农民家庭至少有1人掌握1门以上科学种养实用先进技术。大力扶持“科技示范户”,用榜样的力量影响和带动周边农民自觉走学科技、用科技的致富道路。
  十、搞活农副产品流通
  (十九)拓展流通市场。根据我市农产品的市场需求状况,要重点拓展五大销售市场:抓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契机,拓展东盟国家优质果蔬市场,扩大我市优势农产品出口份额;依托“泛珠三角”经济区的建立,扩大我市畜禽、果蔬产品和名特优产品在粤港澳的市场占有份额:要有针对性地开发精细优质农产品,在北京、上海市场占有一席之地;继续扩大我市水果在东北市场的份额。要分别在这些地区设立我市优势农产品销售窗口,为农产品销售牵线搭桥。要在优势农产品主产区建设一批农产品交易市场,当前重点抓好桂北物流中心、阳朔白沙水果市场、兴安农产品交易中心、平乐二塘市场、桂林农机大市场建设,扶持和完善八里街农产品批发市场,为农产品和农机流通提供载体。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