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加快县域工业化步伐
(五)加强工业大项目建设与招商引资工作。要强化工业富县理念、项目带动意识,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制定和落实领导抓项目责任制,县乡要安排1/3以上的干部抓招商引资,逐步形成富有竞争力的投资环境和富有生机活力的项目带动工作机制。要依托资源优势,围绕优势产业,重点在传统产业改造、农业产业化经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等方面精心策划、开发、储备和推出一批吸引力和竞争力强的特色项目、精品项目、优势项目招商,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上吸引和利用国内外资金,以大项目带动县域经济发展。要以国内国际一流企业为重点招商目标,努力实现从单一产品引资向整个产业全方位合作转变,从技术合作向技术人才资本合作转变,从以国有企业为主体向以非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全面推进招商合作转变。要完善现有工业园区,以园区为主要招商阵地,主动承接沿海发达地区劳动密集型、资源综合利用型、配套协作型产业梯度转移,努力把园区建成初级产品加工基地和辅助产品生产基地,使工业园区成为城镇化的重要支撑和扩大开放的重要载体。
(六)加大企业改革改制力度。要采取股份制改造、重组嫁接、租赁承包、破产兼并等多种方式,积极推进县域国有及集体企业改革改制,争取用2年左右时间完成县域国有和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用5年左右时间使非公有制经济占县域经济总量的比重达到80%以上。要着力改造传统工业,发挥传统工业优势,引进资金、人才和高新技术,注重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工业,特别是传统的粮食、水果、蔬菜等农产品加工业,并突出发展资源加工型、劳动密集型、科技应用型的工业企业,培植当地重点产业和主导产业,形成具有县域特色的工业结构,提高县域工业的产业层次,增强县域工业的竞争力。
(七)积极培育新型工业。要按照合理布局、规模经营、注重效益的要求,发展高起点、高档次、高新技术、高附加值的新型工业产业。要依托我市高新区比较优势,以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节能和环保生态建设等为切入点,发展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新型工业。要充分利用农业、旅游、矿产、水利等资源,发展资源型、环保型等新型工业,使资源优势转化为工业经济优势。
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八)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从2004年起,市县区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600万元专项资金对50家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带动农民增加收入效果明显的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行贷款贴息扶持和奖励。重点扶持发展粮食深加工企业、果蔬加工企业、肉类深加工企业、高科技生物提取加工企业、野生山葡萄酒酿造企业、竹木制品深加工企业、大型家禽养殖企业等。调整优化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结构布局,积极发展种苗繁育、生物肥料、生物农药等科技型龙头企业,引导发展外向型、营销型龙头企业,并努力建立密切而稳定的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成立市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做好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评审、认定工作,加强组织协调、指导服务。通过5年左右时间的努力,每个县培育形成10家以上年销售收入超1000万元、税收超100万元的龙头企业,从而推动我市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提高到3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