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工作重点
“整村推进”工作要突出打牢“两个基础”,即:抓好生态建设,改善贫困人口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他们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打牢贫困村经济发展的基础;进行结构调整,建立生产基地,推进产业化扶贫和抓好富余劳动力转移,打牢贫困人口稳定增加收入的基础。
(一)改善贫困人口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打牢贫困村经济发展的基础。实施“整村推进”工作过程中,要注重基本农田建设,保证群众的口粮田,稳定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要加大水、电、路、沼气池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抓好生态建设,改善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他们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对生存条件特别恶劣的特困人口,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易地扶贫开发,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脱贫致富问题。
(二)抓好产业开发,打牢贫困人口稳定增加收入的基础。要大力抓好覆盖贫困农户的产业开发,把覆盖贫困农户的产业开发和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结合起来,推行“公司 + 基地 + 农户”的经营模式,将扶贫龙头企业和贫困农户对接,走产业化扶贫道路。
(三)扎实开展劳动力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促进贫困人口增加收入。要围绕提高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充分利用现有培训资源,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开展劳动力技能培训。引导贫困村劳动力有序流动,积极帮助受过培训的贫困农民开拓就业渠道,增加就业。
五、保证措施
(一)大力扶持贫困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推进产业化扶贫。要因地制宜,以市场为导向,立足当地农业资源优势,选择具有一定区域规模、产业基础较好、市场前景广阔的比较优势产业和产品进行重点开发。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贫困地区产业结构调整要在深度和广度上下功夫,切实抓好贫困村优势产业发展规划,加快规模化发展,使特色更特,优势更优,做大做强原有支柱产业,培育壮大形成新的支柱产业。用两年时间全市首批实施“整村推进”的贫困村新种水果经济林20万亩,实现人均1亩的目标。每个贫困村建立一个50亩以上的示范场,新上一批养殖大户。围绕比较优势产业规划,抓好优良种苗基地、种养示范基地建设。大力扶持一批规模大、起点高、实力强、能长久带动贫困农户种养业的扶贫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采取多种形式实现千家万户的生产同大市场的对接,把贫困农户的生产纳入产业化经营,在理顺贫困农户与龙头企业利益关系的基础上,使贫困农户在产业开发和产业化经营中得到实惠,经济收入逐年稳定增加。
(二)多渠道增加扶贫投入,管好用好扶贫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