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河池市二○○五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河政办发[2005]66号)
各县(市)、自治县、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单位:
《河池市二○○五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二○○五年六月六日
河池市二○○五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为切实做好我市2005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根据《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的规定,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落实《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以及国家人口资源环境座谈会、自治区关于做好2005年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树立科学发展观,按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明确责任,落实各项防治措施,努力把我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
二、目标任务
突出“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以减轻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依法防治辖区内的地质灾害为目标,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三、防治时间
(一)调查摸底阶段:2005年6月底以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组织国土、建设、交通、水利、旅游等部门对本辖区内的地质灾害隐患进行一次彻底调查,掌握本行政区域内地质灾害隐患的基本情况。
(二)防治阶段:2005年6月至12月。
(三)检查阶段:2005年6月、12月分别由市政府组织市直有关部门对各县(市、区)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检查。检查的主要内容:一是辖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的调查摸底情况;二是地质灾害预防对策及措施落实情况;三是对列为河池市2005年主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治理情况。
四、防治重点区域
(一)都安、大化、凤山、东兰、巴马、南丹、天峨县地质灾害易发区。灾害主要分布在上述县的裸露型石山区,该区域为溶蚀、侵蚀、剥蚀地貌,坡度陡,大部分为悬崖峭壁,尤其是断裂带发育经过的位置,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岩溶发育,地质灾害发生类型主要以危岩崩塌为主,同时伴有由于坡脚风化层覆盖厚,岩石松散,结构、密实度差的小滑坡现象存在。
(二)新建公路两侧地质灾害易发区。主要是西南出海通道的六(寨)水(任)公路、水南公路、东巴凤大会战新建公路以及丹峨公路的地质灾害,以崩塌为主。随着九圩至东兰二级公路扩改建工程的竣工,预计在汛期存在一定规模的边坡崩塌地质灾害。从河池三旺乡山脚至东兰县,每年雨季都有多处滑坡发生,该处属碎屑岩地区,土质结构松散,密实度差,高边坡的修筑将存在一定的隐患。上述建成或在建的公路多分布在沉积岩地段和碎屑岩地段,前者发生的地质灾害以崩塌为主,后者以滑坡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