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河池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市政府领导2004年度工作量化目标责任完成情况的通报


  (十三)妇儿工委工作

  召开妇女儿童议事会,突出抓好纪念《两纲》颁布三周年、世界艾滋病日、全国法制宣传教育日等系列宣传活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做好《规划》的监测统计,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印发河池市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实施意见(2001-2010)》文件,为2006年中期评估如期实现提供保障。

  (十四)联系重大建设项目完成情况

  1、世界长寿之乡-广西盘阳河长寿旅游度假旅游开展与生态保护项目获得1200万元国债资金后正抓紧建设,宜州刘三姐民族风情苑国债项目申报成功,900万元国债资金已落实到位。

  2、民族图书馆建设工程进展顺利,已完成主体结构验收,完成工程总投资的85%。

  3、河池学院体育馆项目总投资800万元,目前已完成投资400万元。

  (十五)招商引资工作

  1、向自治区旅游局争取了旅游专项资金100万元;

  2、成功引进民间资金进行开发青秀小区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900万元。

  六、黄卫革副市长

  (一)经贸工作

  1、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工业产值创历史新高。200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81.53亿元,完成计划的127.39%,比上年增长36.99%,创历史新高;工业产值绝对数排在全区第8位,增长速度排在全区第3位;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30.67亿元,比上年增长23.70%,工业增加值绝对数排在全区第6位,增长速度排在全区第6位;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0.73%。

  2、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2004年,全市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45.36,比上年提高31.59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13.46 亿元,比上年增加5.2亿元,增长63.36%。盈亏相抵实现利润总额7.3亿元,比上年增加3.98亿元,增长119.45%。提前两个月超额完成市委、市人民政府“三确保”目标下达的工业利润6亿元和自治区“三突破”下达给我市的工业利润5亿元目标任务。

  3、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多元化工业发展的格局已初步形成。食糖、化工、有色金属、电力、农副产品加工、非金属矿物制造等支柱产业对工业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增强,全年拉动工业增长30.72个百分点。全市工业经济实现了“四个转变”,即由以矿业为主的单一经济模式向多元化经济转变;由原料型工业向精深加工增值转变;由单一市场向国际、国内市场转变;由资源输出型向两头在外两种资源转变。有色金属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为33%,比南丹“7.17”事故前的2000年的57%下降了24个百分点;食品加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比原来增加了近一倍,总资产5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有15户,年销售收入100万元以上的林产品加工企业17户,工业经济多元化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优势产业对全市经济增长作用加大。有色、电力、化工、制糖、建材、机械、纺织等七大优势产业完成工业产值74.61万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91.51%,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4、非公有制经济贡献突出。年内新发展个体户14583户,新增从业人员19542人;全年私营企业有1485户,从业人员22158人,其中,年内新发展私营企业400户。非国有企业在工业经济中的比重越显突出,规模以上非国有企业有106户,占52.22%,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4.6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7.01%;盈亏相抵实现利润6.21亿元,占利润总额85.07%。

  5、投资对工业经济的拉动明显。2004年,全年全市共实施工业项目202项,本年度计划投资37.45亿元,实际完成投资34.88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93.14%,同比增长26.90%。

  6、抓试点示范,以点带面,推动全市县域工业发展。抓自治区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县东兰县和县域经济工作试点县宜州市的试点建设,带动全市县域工业的发展。东兰县的板栗、宜州的茧丝绸等农产品加工项目已陆续开工、投产。

  (二)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

  1、认真落实就业再就业各项政策措施。全市累计新增就业14509人,完成自治区分配任务11000人的131.9%;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任务5000人,完成6020 人,完成任务的120.4%;大龄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任务1800人,完成2131人,完成任务118.4%;城镇登记失业率4.4%,控制在4.5%的计划控制目标以内。

  2、强化再就业培训,全力抓好劳务输出。全市下岗失业人员参加再就业培训8024人,完成任务(7000人)的104.6%;下岗失业人员参加创业培训455人,完成任务(250人)的182%;职业技能鉴定发证人数5078人,完成任务(5000人)的101.6%;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增56000人,完成任务的100%;其中向广东劳务输出新增45000人,完成任务的100%;政府部门直接组织向广东劳务输出新增40789人,完成任务(30000人)的136%。

  3、社会保险覆盖范围继续扩大,各项保险基金持续增收。全市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有8.17万人,占全年任务(7.81万人)的105%;当期征缴养老保险基金12204万元,完成全年任务(11100万元)的110%;支付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14994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全市企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6.3万人,占全年任务(6.5万人)的97%。全市企业生育保险参保人数5万人,占全年任务(5.5万人)的91%;企业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人数32692人,社会化管理率91%(目标90%);其中纳入社区管理27122人,纳入社区管理的比例为68.06%(目标60%)。全年全市参加失业保险的职工13.5万人,完成全年任务(13.5万人)的100%;失业保险基金入库1656.5万元,完成全年任务(1600万元)的103.5%;发放失业保险金70758人次,金额1480万元,均比去年同期增加。全市参加医疗保险的职工有155017人,完成全年任务(155000人)的100%;征缴基本医疗保险费7127万元,完成任务(7790万元)的91.5%。

  (三)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

  1、加大国有企业改制的领导力度。调整充实了市、县(市、区)国有企业改制领导小组成员,市本级还成立了由市有关领导联系、市直有关部门组成的改制“三人小组”专门负责指导市直企业改制工作。市、县(市、区)建立了领导联系企业制度,党政四家班子中分管经济工作的领导分别联系各企业的改制工作,市、县(市、区)改制办公室建立有企业改制例会制度,及时通报改制进度情况、讨论研究、协调企业改制中的问题,论证企业改制方案。

  2、出台企业改制配套文件。2004年4月出台了《关于加快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

  3、规范改制行为。广泛开展改制文件宣传学习。坚持做到依法依规,严格按有关程序操作。

  4、落实企业改制资金。市政府借款605万元给玻钢、宜冶、河化总厂、东棉、汽配公司化解了1.02亿债务,企业债务大降低后,改制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全市已完成改制企业29家(其中市直9家,县属20家),已制定提交改制方案或正在运作改制企业141家(其中市直15家,县属126家)。

  (四)联系部门工作

  1、全年全市邮政业务总量累计完成6707万元,完成年计划5690万元的113.7%,同比增长16.7%;邮政业务总收入累计完成5893.64万元,完成年计划5416万元的110.2%,同比增长13.2%。收入绝对值组织上年同期增长689万元

  2、全市电信业务收入比上年增长4.8%,完成宽带年计划任务的93.64%。

  3、联通业务总收入12000万元,连续四年保持增长;发展网上用户15万人;g s m网络容量达17.24万线,cdma网络容量达16.8万线。

  (五)联系重大建设项目完成情况

  河池化学工业集团公司合成氨高压机扩建工程完成投资700万元,预计2005年4月竣工投产。广西德胜铝业有限公司电解铝第三期技改项目已完成投资2500万元,初步设计和三通一平完工,并与香港隆胜集团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七、战明国副市长

  (一)矿山开发管理工作

  1、继续搞好南丹大厂矿区的重组,组织开展调查并拟定重组方案,提出大厂矿区重组意见,为自治区与中国五矿集团等战略性投资伙伴的谈判提供了决策依据。宜州市国营竹仓煤矿兼并重组境内小煤矿方案已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等有关部门的专家检查验收合格,准予重组。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