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成功引进2个日援利民工程,即巴马县凤凰乡饮水工程(28万元)和凤山县乔音乡饮水工程(27万元)。
4、圆满完成上海“全球扶贫大会”考察团的接待,以及南博会期间各种重大外事活动任务。
(三)接待工作
全年接待宾客19887人次,其中省部级2208人次,厅局级4055人次,处级13079人次,外宾105人次,圆满完成了年度接待工作任务。
(四)教育工作
1、基础教育稳步发展。基础教育各项硬性指标达到了目标要求;“普九”工作取得新突破。6月中、下旬,罗城县顺利通过了自治区的“普实”、“普九”验收,自治区人民政府在罗城县召开了全区“普九”工作现场会,向全区推广了罗城县的“普实”、“普九”工作经验。另外,其他县的12个乡镇也顺利通过了市级“普九”验收,全市累计通过“普九”验收的乡镇达到141个,占乡镇总数的85.5%;
2、普通高中教育取得新成效。市第二高中、南丹高中、环江高中创建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已成功,全市累计已达8所;高考创近年来最好成绩,参考人数17611人,上重点线750人,上本科线5064人,共录取13089人,录取率为74.32%。
3、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职业学校生源增多,办学规模得到扩大;宜州市民族职业中专学校发展成为自治区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农村教育“312工程”的实施初见成效,全市有39853位农民获得了“绿色证书”。
4、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第二期“义教工程”、第二期“危改工程”顺利实施,东巴凤三县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教育项目全部竣工。
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扎实推进。继天峨县、金城江区后,宜州市、罗城县、环江县及南丹县也启动了省级课程改革实验工作。
6、支教工作成绩显著。共获得援助资金857.96万元,以及价值为69.54万元的教学仪器、设备等,学校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五)文化工作
1、广泛开展文艺演出、文化下乡和电影下乡工作,全市文艺演出达1000场。完成科技电影下农村放映8000场任务。抓好节庆文化、群众文化工作,成功举办河池第六届铜鼓山歌艺术节。
2、抓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试点工程工作,重点抓好红水河流域铜鼓文化保护工作试点,以及南丹县白裤瑶生态博物馆的建设。
3、市民族图书馆建设完成第一期工程。
4、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大力推广国产正版音像制品,严厉打击网吧违规经营以及违法音像制品的经营活动。
5、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村级文化室比上年增加8%。
(六)卫生工作
1、加强农村卫生工作。东巴凤大会战35个卫生项目完工并投入使用,累计完成投资1127.54万元,新建、扩建业务用房面积2280平方米;对口支援工作成效明显,赠送医疗设备305件,培训人员6209人,开展适宜新技术217项,投入改造资金近266万元;加强示范卫生院的建设。天峨县八腊、宜州市洛东、南丹县八圩乡卫生院已通过市级评估,已向自治区申报验收;南丹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全县参加人数已达9500人。
2、积极开展疾病预防与控制工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降了49.5%。
3、实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大楼、医疗急救中心、传染病医院、医疗垃圾处置中心等卫生重大项目,积极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4、巩固和提高妇幼保健工作成果,规范妇幼保健执业行为,加强“降消”项目工作,推动《两个目标》如期实现。
5、严格监督卫生执法,确保医疗机构依法行医,联合开展治理医药市场,清理无证行医、游医、坐堂行医,净化医疗市场。重点开展了非法采供血液和单采血浆专项整治工作。
6、深入开展食品卫生专项整治,共出动682人次,车辆257台次,严格执法,126家食品生产和经营单位被限期整改,27家被取缔。
(七)体育工作
1、成功举办了河池市“中国移动杯”全区厅级领导干部乒乓球邀请赛。
2、成功举办了市文明村“小康杯”篮球赛比赛。
3、组团参加全区年度比赛成绩显著,获金牌2枚、银牌8枚、铜牌6枚,第四名6个,第五名10个,第六名2个和第七名4个。
4、被列入国家体育总局“雪炭工程”建设项目的河池市体育健身训练中心工程项目竣工通过验收,建筑面积为6578平方米,完成投资近900万元,其中国家体育总局“雪炭工程”援助200万元。
(八)科技工作
1、组织编制“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
2、组织实施2004年创新计划行动方案,较好地完成了创新计划任务。
3、以项目为载体,继续抓好科技示范和技术创新,为农业产业化和企业技改项目提供科技支撑。全年下达开发项目51项,总投资3372.305万元;组织构造自治区科技项目30项,其中22项已列入自治区科技项目,安排科技经费324万元;组织申报2005年科技项目45项,其中重大科技项目6项;积极申请并争取到自治区科技厅援救项目援助经费达38万元;加快实施东巴凤三县科技项目,推进科技创新能力体系建设。
4、加强科技信息网络和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各县市区成立了科技情报所,也建成了科技信息网络系统。
5、组团参加自治区科技活动周、北京科博会、深圳高交会,签订了8个项目合作合同,投资总额达5930多万元。
6、深入开展县乡(镇)科技进步考核和创先活动,宜州创建了全国科普示范市,南丹建成了全国首批科技工作试点县。开展重大的科技活动和科普活动,组织开展2004年保护知识产权宣传活动周。
(九)广播电视工作
1、东巴凤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广播电视建设项目全部竣工。
2、解决罗城、环江、都安、大化等四县购置光纤接收设备经费问题,实现了县县通光纤传输河池电视台节目的目标。全面完成金城江城区广播电视光纤网络改造工程,完成投资1000多万元,惠及3万多户用户。
3、启动新一轮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建设项目。
4、完成广播电视网络资产评估和网络人员的上划工作。7月份,广西广播电视网络河池分公司和县分公司相继挂牌成立,顺利完成我市广播电视网络整合各项工作任务。
5、加强广播电视社会管理工作,深入开展非法销售安装卫星电视接收设施专项整治活动。
(十)新闻出版工作
1、加强对辖区201家出版物发行单位和260家印刷企业进行日常监管,打击非法出版、侵权盗版行为,整顿和规范印刷市场秩序。
2、依法开展辖区内的出版物发行员、印刷从业人员的职业资格和岗位培训、考试工作。
3、加强制度建设,推行首问责任制、政务公开制、服务承诺制、办理时限制等制度,依法开展行政审批。
(十一)防震工作
大力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依法保护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积极开展震害预测,加强对龙滩电站和龙江下桥电站等重大工程建筑抗震设防的管理,调整和完善《河池市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和《启动地震应急指挥系统细化方案》,出台《河池市防震减灾工作实施意见》等规范性文件,为防震减灾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奠定基础。
(十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
1、深入开展中药饮片、疫苗经营等药品市场专项整治活动,净化了药品市场秩序。共检查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使用单位1873个(次),查处案件240起,收缴销毁假劣药品336种次,标值近10万元。
2、超额完成年度农村药品“两网”建设任务。共有165个乡镇1437个村建立了药品监督网络,占村总数89.86%;138个乡镇188个村完成药品供应网络建设,占村总数79.25%。
3、监督实施药品gmp、gsp进展顺利,年内7家药品生产企业通过了gmp认证,10家县级医药公司和19家医药公司零售门店通过了自治区级的现场认证,125家药品零售店通过了市级的现场认证。
4、加强特殊药品管理。认真开展医疗机构麻醉药品、一类精神药品使用管理专项检查;完成10家第二类精神药品批发企业和2家医疗用毒性药品批发企业资格认定现场检查;先后核定15家(次)零售药店经营第二类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罂粟壳资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