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控氮、稳磷、增钾。依据土壤肥力状况和肥效反应,在施肥上要做到稳定和控制氮肥的用量,适当减少磷肥用量,合理增加施用钾肥,部分缺乏地区补充中微量元素。
(二)根据区域肥力差异,确定不同肥料用量与配比。充分利用测土配方施肥中土壤检测结果,针对不同区域土壤养分丰缺差异,有针对性地指导施肥。
(三)重视有机无机配施。充分利用目前推广的有机肥料和当地有机肥资源,增施有机肥;
(四)施肥与其他农事操作技术措施相结合,尤其要重视水肥一体化调控。
三、施肥建议
(一)小麦
2009年10月中旬到11月初,出现连续阴雨天气,部分田块出现积水现象,导致部分地区小麦出苗率差,重新补苗后生长不旺,前期麦苗普遍生长矮小,所以开春后需要加强田间管理,科学施肥促进小麦旺盛生长。
1、施肥原则
(1)适当控氮。
目前,全市平均氮用量在16公斤左右。属于较高的氮用量水平,必须抓好平衡问题,杜绝白地白种现象。根据试验和历年高产典型调查,每生产100公斤麦子需施纯氮4.5公斤左右,亩产300公斤小麦需施纯氮14公斤左右。因此,就总体而言氮肥用量不宜再增加,否则肥料利用率会降低,造成浪费。建议氮肥亩用量14-16公斤,适当增加分蘖肥,在高地力土壤可适当减少,对低地力土壤和砂性土壤可适当增加用量。
(2)科学运筹氮磷钾肥料比例,增施有机肥、复合肥。
随着水稻有机肥、BB肥的推广应用,小麦也有少数田块施用,但就大面积而言,有机肥、高效肥的投入仍普遍不足。复合肥N、P、K养分全面,追施不受干旱所制约,肥效长。小麦吸收氮、磷、钾养分有一定比例,一般为1:0.5:0.5,任何一种养分缺乏,都会制约其生长发育。目前施肥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氮肥用量偏高,磷钾肥被忽视。实践表明,小麦增施磷钾肥可提高氮肥利用率,对促进根系生长、提高抗逆力、增粒、增重效果明显。因此,小麦生产要推广使用复合肥,有条件的地区,可增施有机肥的投入。建议亩施纯N,P2O5和K2O各为14-17kg,2.5-4kg和2.5-4kg,N:P2O5:K2O控制在1:0.3:0.3左右。
(3)合理调节前中后期肥料分配。
科学分配肥料比例。根据高产群体质量栽培理论,必须适当降低中期的肥料投入,增加基肥和拔节穗肥的比例,主攻大穗、大粒,发挥品种优势。应把握“促两头,控中间”的施肥原则,围绕“前期促壮苗,中期保稳长,后期攻大穗大粒”的调控目标,适当减少中期用肥量增加后期穗肥量,要求前期基蘖肥,中期接力肥,后期拔节孕穗肥分配比例保持50%,15%,3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