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 系 人:南京市科技局政策法规处 刘启祥 李建钢
联系电话:(025)83639275/83639276
联 系 人:南京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 朱福生 翟亚贞
联系电话:(025)83373527/83616022
附件:1.2005年度南京市软科学研究计划招标暨自选项目申报指南
2.南京市软科学研究计划招标项目投标书(格式)
3.南京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申请书(格式)(略)
4.《投标书》、《申请书》填报说明
5.已填报《南京市软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工作网络联络信息表》的单位和部门及其软科学研究归口管理机构名单
二OO五年三月二十八日
附件1:
2005年度南京市软科学研究计划招标暨自选项目申报指南
2005年南京市软科学研究计划,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针,以推进全市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管理现代化为宗旨,以促进南京“科学发展、加快发展、协调发展”为主题,注重依托和发挥南京科教智力资源优势,重点围绕以下两部分组织开展软科学研究工作:
一、招标项目部分:
序号
| 项目名称
| 主要研究内容
|
1.
| 构建和谐南京研究
| 1、“和谐社会”、“和谐南京”的本质内涵;2、“和谐南京”的测度指标体系;3、构建和谐南京的难点与重点;4、构建和谐南京的途径与对策。
|
2.
| 南京建设节约型城市研究
| 1、“节约型社会”的概念内涵;2、南京建设节约型城市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可行性分析;3、南京建设节约型城市的主要途径;4、南京建设节约型城市的政策保障与激励机制5、南京建设节约型城市实施纲要。
|
3.
| 南京城市竞争力比较弱项研究
| 1、南京城市综合竞争力评价;2、南京城市竞争力比较弱项的甄别与分析;3、提升南京城市竞争力比较弱项的思路与政策建议。
|
4.
| 南京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约束瓶颈与对策研究
| 1、南京资源禀赋分析与评价;2、南京2020年前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资源需求与约束瓶颈预测分析;3、南京破解资源约束瓶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措施。
|
5.
| 南京经济可持续增长动力研究
| 1、九五以来(1996-2005)南京经济增长因素分析;2、未来十五年(2006-2020)南京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动力分析;3、未来十五年南京经济实现可持续增长的政策建议。
|
6.
| 南京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评价与提升对策研究
| 1、南京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素现状分析;2、南京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评价与指标体系构建;3、提升南京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对策、措施。
|
7.
| 南京城镇居民低收入群体增收对策研究
| 1、南京城镇居民收入分布状况与“低收入”界定;2、南京城镇居民低收入群体生存状况及“低收入”原因分析;3、南京城镇居民低收入群体增收对策与措施。
|
8.
| 后WTO时代南京利用外资战略研究
| 1、外资利用对南京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1986-2005年);2、后WTO时代外资流动特点及南京经济发展对外资的需求分析;3、后WTO时代南京地方政府与企业的因应战略对策。
|
9.
| 南京市民心理健康与预防机制研究
| 1、南京市民心理健康状况调查;2、影响南京市民心理健康的因素分析;3、预防心理疾病、提高南京市民心理健康水平的对策措施。
|
10.
| 南京社会公共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 1、“社会公共资源”的概念内涵;2、南京社会公共资源配置与社会共享现状评价(以教育和卫生资源为例分析说明);3、优化南京社会公共资源配置,实现社会共享的政策与措施(以教育和卫生资源为例)。
|
11.
| 南京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实证研究(1991-2005)
| 1、科技进步对南京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2、科技进步对南京经济结构变化的影响;3、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南京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和对策。
|
12.
| 南京科技创业领军人物培育与吸纳机制研究
| 1、科技创业领军人物的基本素质要求及其界定;2、南京科技创业领军人物若干案例分析;3、南京对科技创业领军人物的需求分析;4、南京培育、吸纳科技创业领军人物的激励机制。
|
13.
| 南京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研究
| 1、“创新”、“自主创新”与“自主创新能力”的概念内涵;2、南京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现状调查与比较分析;3、强化和促进南京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制度与政策设计。
|
14.
| 南京R&D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 1、“R&D产业”概念界定与南京R&D产业的发展现状评析;2、南京发展R&D产业的比较优势分析与战略意义;3、南京发展R&D产业的战略布局与模式选择;4、加快南京R&D产业发展的制度设计与对策建议。
|
15.
| 南京软件产业竞争力研究
| 1、城市软件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构建;2、南京与国内主要城市软件产业竞争力比较优、劣势分析;3、提升南京软件产业竞争力的战略选择与对策措施。
|
16.
| 南京集成电路(IC)产业发展态势研究
| 1、南京与国内若干城市IC产业发展现状比较;2、南京发展IC产业的比较优势与潜力分析;3、南京IC产业发展相应政策建议。
|
17.
| 驻宁高校科技创新创业本地化推进机制研究
| 1、驻宁高校科技创新创业本地化现状分析与评价;2、影响驻宁高校科技创新创业本地化的因素分析;3、促进驻宁高校科技创新创业本地化的体制与机制。
|
18.
| 南京科技城市形象认知与设计研究
| 1、“科技城市”形象要素的一般构成;2、南京科技城市形象认知情况调查分析;3、南京与国内外科技城市形象比较;4、塑造、提升南京科技城市形象的思路与方案设计。
|
19.
| 南京“产学研”创新联盟推进机制研究
| 1、“产学研”创新联盟模式及案例分析;2、“产学研”创新联盟的动力机制;3、南京“产学研”创新联盟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4、政府在推进南京“产学研”创新联盟中的功能作用及其实现形式、途径。
|
20.
| 南京科技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 1、南京科技旅游资源种类及分布;2、南京科技旅游资源科普价值分析;3、南京科技旅游资源开发现状评价及潜力分析;4、南京科技旅游资源开发规划思路、运作模式及政策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