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印发福建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发展性评价指导意见(试行)和福建省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定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

  要发挥形成性评价的激励和目标导向功能,注重质性评价。要淡化学生之间的横向比较,注重学生自我发展的前后比较。 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加强班集体的目标导向,鼓励共同进步。
  形成性评价中的学科的阶段检测,可根据学生本人的申请,给予复测的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教师应在再次测试前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及时补缺补漏,以利目标达成。
  5、形成性评价由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旨在加强评价主体间的沟通理解,加强家校联系,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教育的能力,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提升评价的教育价值。实施过程中要重视对自评和互评的目的、方法的引导,教育学生正确对待自我和他人,形成良好的评价氛围和同伴关系。
  (二)终结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是指在学期、学年末或学段学习结束时对学生进行的全面评价,终结性评价由学校组织实施。
  1、基础性发展评价是终结性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根据《福建省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定指导意见》,结合实际,认真实施。
  2、学科学习目标的终结性评价是学生发展评价改革的重要内容。学校要根据国家课程标准提出的教育目标和要求,结合本校实际,整合“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制定各学科评价方案。
  学科学习目标的终结性评价应改变纸笔测验的单一方式,采取多样的评价方法。 如:考试(包括书面、口头、实践操作等多种形式)、表现性任务、对成长记录的总结评价等。各学科应根据学科的特点选择适当的评价方式 ,并与形成性评价有机结合。
  考试是学生学业成绩评定的重要手段,但不是唯一的手段。要正确看待考试的作用,科学地选择考试内容和考试方法。
  要严格依据课程标准确定考试内容,不得随意拔高要求。各考试科目单科合格率达到80%。试命题要体现基础性,杜绝偏题、怪题和繁琐机械的题目。加强考试内容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实践操作的能力。部分学科可以采取开卷考试、开闭卷结合或合作考试等方式。要增强试题表述方式的亲和力,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消除学生对考试的神秘感和恐惧感。
  要关注个体差异,根据各学科的特点,可采用分项、分步测试的方式。在部分学科、部分项目,可以让学生选择考试的内容和形式,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的优势领域、 兴趣爱好,以自己擅长的方式呈现学习的成果。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