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福建省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关于省优质硕士学位课程建设及立项工作的通知

福建省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关于省优质硕士学位课程建设及立项工作的通知


厦门大学、华侨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医科大学、福建中医学院:
  为实施“福建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构建开放式研究生教育体系,实现优质课程学分互认、资源共享,进一步提高硕士学位课程教学质量,经研究,决定启动2004年省优质硕士学位课程建设立项工作,现将优质硕士学位课程建设和立项申报工作的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优质硕士学位课程建设的目标
  在全省高校建设一批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相适应、富有创新特色的硕士学位课程。通过开展优质硕士学位课程建设,促进研究生教育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提高对人才培养质量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深化教学内容方法和课程体系改革,推进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改革与创新;进一步改革教学制度,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加强科研与教学相结合,加大教学过程使用信息技术的力度,加强对教学工作的投入,全面提升我省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与水平。
  二、优质硕士学位课程建设标准
  1、课程设置、建设与改革。课程的设置符合研究生课程体系要求,有利于学科课程体系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以及学科(特别是重点学科)的建设和发展;课程的建设和改革较好地体现研究生教育的特点,课程的深度和广度有利于学生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知识,或有利于学生掌握系统的专门知识,能够体现学科专业发展的前沿,且具有一定的学科覆盖面和作为省级优质硕士学位课程的特色。
  2、师资队伍。任课教师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能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至少拥有1~2名具有高级职称的本单位主讲教师。教学研究成果突出、课程改革与建设能力强、教学水平高。
  3、教学内容。课程教学能科学地体现其基础性、宽广性和系统性,课程的深度和广度把握得当;或能体现其实践性、先进性和前沿性,有利于激发研究生的创造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4、使用教材。有一套完整的、较好体现培养目标要求的选用或自编教材(包括配套的教材、教学指导书、教学参考书和教学课件),教材及参考书(或资料)的知识含量高、具有先进性。
  5、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方法科学、灵活,考核形式科学、规范,符合课程设计要求和当今教学改革发展趋势,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有利于促进研究生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思维、科研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有利于研究生个性化发展。
  6、教学特色。采用外语或双语进行教学,聘请国内外专家参与教学教改工作,将现代化教学手段(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等)用于教学过程和课程建设。为鼓励在硕士学位课程中营造数字化、信息化环境和外语教学环境,对那些积极推广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积极进行网络课程和网上教学资源的开发建设,积极创造条件使用外语或双语进行教学的课程将予以优先考虑。


第 [1] [2] 页 共[3]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