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强化生产物资管理。要在逐户、逐项认真核实基础上,严格按照种植收购合同约定的面积和株数供应烟苗、兑现生产补贴、供应发放物资,并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严禁超范围、超标准供应物资。要建立物资供应台账,做到账实相符。
(六)强化收购管理。要坚持收购标准、完善收购流程、规范收购行为。严格按合同组织烟叶收购,严禁无合同收购。要继续强化烟叶收购质量责任制、问责制和预警制。要加大收购管理创新力度,全面推广验级成包一体化。
三、狠抓实用技术推广,提升标准化生产水平
各地要严格按照《遵义市2010年烟叶生产技术方案》,将标准化生产措施贯穿于烟叶生产全过程。认真落实新品种推广、有机肥施用、散叶烘烤等十项关键技术,进一步缩小区域烟叶生产差距,解决大面积生产的均衡性和一致性,提高整体生产水平。要加大油饼、农家肥、生物有机肥施用量,推行绿肥种植、种草养畜等保护性耕作措施,不断培育地力。散叶烘烤技术推广要取得实质性突破,大幅减少烘烤环节用工。要遵循“品种决定特色、生态彰显特色、技术保障特色”的规律,深入挖掘生态资源优势,选择特定开发区域,培育特色品种,配套特色措施,实施特殊管理,构建核心技术体系,充分彰显遵义烟叶“醇甜香型”风格特色。加快构建卷烟品牌导向的烟叶生产体系,进一步巩固和提升遵义优质特色烟叶供应保障能力。要以我市有机烟叶获得国际国内双重认证为契机,科学规划种植区域,配套建立生产体系,扎实稳步推进有机烟叶生产开发工作,力争通过3-5年,与卷烟工业企业合作开发2-3款有机香烟。
四、强化责任意识,提高基础设施建管水平
基础设施建设必须与基本烟田规划相配套,今后不再简单地按烟叶计划平均分配基础设施计划,而是各县、区(市)实行申报,但要将计划安排在确实有需要的烟区,确保有限的资源最大限度发挥作用。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坚持综合配套,既要符合实际,又要满足需要,着眼烟叶生产发展趋势和现代烟草农业发展方向。要按国家烟草专卖局调整后的补贴范围和标准进行补贴。对不带收购功能的烤房群及附属设施,按每座2.5万元的标准进行补贴;对50座以上且具备收购功能的烘烤工场,每个再增加补贴50万元;对未列入政府补贴名录的烟草专用机械,烟草行业的补贴比例由60%提高到70%;对育苗大棚,按每亩260元进行补贴。要按照基本烟田内烟水、密集烤房、机耕路、农机具、烟叶站、育苗设施、防灾减灾设施等综合配套,打牢烟叶生产发展基础。要重点针对不同工程项目实际,增添措施,强化管护责任,建立烟叶基础设施建设的长效运行机制。要认真组织、强化监管、注重质量,确保2009年度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在2010年5月底前高质量、高标准、按时全面完成,确保市级验收在6月底前全面结束。要科学规划、注重实效,做好2010年度10万亩烟水工程,3000间密集烤房,500公里机耕道,800万元农机具配套补贴等基础设施项目的申报、审批和实施工作。对省烟草专卖局已调增我市27万亩基本烟田,各地要积极申报。烟草、水利、农机、交通等部门要加强协配合,加大项目规划设计力度,认真做好项目储备工作,为工程建设创造有利条件。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一把手亲自过问,分管领导具体抓落实,千方百计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合力,确保各项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要提高对已建项目运行管护重要性的认识,要把明晰产权和提高管护效率有机结合,积极研究市场化、行政化的管护机制,充分发挥民俗化管护机制的作用,调动村(组)基层组织、当地德高望重能人参与管护,广泛利用广播、电视、墙报等多种形式,加大宣传教育,增强烟农的管护意识,形成多途径的基础设施管护格局。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积极探索、主动参与,建立基础设施的长效管护机制,确保设施长久发挥作用。公安部门要加大对破坏工程设施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为运行管护工作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