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梧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

  紧密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加大以提高素质教育水平和能力为重点的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健全培训制度,加强培训基地特别是县级教师培训基地建设,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的师资培训成本分担机制,落实培训经费,利用多媒体、远程教育等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培训质量,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
  继续实施“跨世纪园丁工程”等教师培训计划,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和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培养一大批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起骨干、示范作用的优秀教师和一批教育名师。
  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统一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管理和实施。
  五、坚持“普九”重中之重地位,促进基础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22.坚持将“两基”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时机,把发展农村初中义务教育作为“普九”的重点,针对初中辍学、特殊教育、女童教育、流动人口子女入学等薄弱环节,采取有力措施,扩大初中办学规模,努力满足初中入学高峰的就学需要。尤其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我市广大农村普遍面临初中入学高峰严峻形势,给“两基”巩固提高带来新的巨大压力。各级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农村初中入学高峰问题,优先保证经费投入,加快初中基础设施建设和教学装备,充分挖掘现有校舍、师资潜力,满足适龄少年入学的需要。继续加强小学教育工作。
  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应以流入地区政府管理为主,户口所在地政府积极配合,以全日制中小学为主,采取多种形式,妥善解决,依法保障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23.因地制宜,量力而行,逐步推进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
  (1)中小学校的布局调整要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优化资源的原则,并与乡镇行政区调整、城镇化发展、规范学制、移民搬迁、第二期“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和“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做到统筹规划,量力而行,精心操作,有序推进,先建设后撤并,认真安排好撤并学校的学生入学,防止因布局调整造成学生辍学,防止教育资源的浪费和国有资产的流失。
  通过3年时间的布局调整工作,完成对本辖区20%至30%左右教学点的撤并工作;将交通状况较好的地区的现有村级小学减少10%左右;把50%左右的乡镇中心校和规模较大的村完小建设成标准化、规范化的寄宿制学校。要对现有初中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整合,使布局和校均规模趋于合理,适龄少年初中毛入学率95%,基本达到国家和自治区规定的“普九”标准;调整后,初中校均学生-般应提高到1000人以上。通过布局调整,进一步扩大高中阶段的办学规模,使高中在校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每县努力办好一所职业中学。
  (2)小学布局调整重点在教学点。农村小学教学点要在方便学生就近入学的前提下适当撤并。提倡在交通便利地区村与村联合办完全小学,山区和其他交通不便的地区要积极创造条件,举办寄宿制小学,有条件的地方可举办九年一贯制学校。调整后学校班额基本符合“普九”的标准要求。
  (3)初中布局调整要充分考虑初中入学高峰压力和城镇化建设的需要,主要是进一步扩大初中办学规模,提高规模效益和教育质量。每个乡镇要重点建设一所初中,在入学高峰期过后再撤并乡镇以下初中。对人口不超过4万人的乡镇,原则上不再建第二所初中。
  24.大力开展支教工作,提高贫困地区学校教育水平。继续组织市直学校对口支援薄弱学校建设;组织市区、县城和乡镇学校的教师轮流到贫困地区学校任教。
  25.各级人民政府要扎实做好农村“两基”的巩固提高工作。市、县加大复查工作力度,建立县(市)、区 “两基”达标后的年审制度,逐步提高普及程度、师资水平、办学条件等项指标要求,并把扫盲工作与推广实用技术相结合,完善奖励机制,表彰先进,巩固与发展“两基”成果。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