㈤加速信息产业化进程
以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改造传统产业,促进经济结构的合理调整为宗旨,通过政策引导,市场需求拉动,加大投入,积极引进人才等手段,为北海信息产业打好基础,争取在2005年初步形成软件产业化基础。发展重点:根据对应用软件发展趋势及下一步的热点分析,对北海软件产业近期的突破口初步确定为北海银河科技园区。重点发展应用电力行业方面的配网自动化管理软件、变电站综合控制软件、电厂报价及发电管理软件、电力系统网上交易管理软件以及应用税收方面的税控收款机、片式电阻等。
重点扶持北海新未来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和北海银湾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软件相关企业的发展,并加强与他们的联系和服务。
五、我市“十五”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政策措施
㈠加强对信息化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宏观管理。一是由北海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全市信息化工作,统一规划、管理计算机网络和信息系统;由市信息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组织实施规划,研究制定扶植信息化发展的投资、技术、税收等方面的政策法规,协调各方面关系,抓好重点项目建设。二是成立北海市信息化专家委员会,为研究制定全市信息化发展规划、重点项目建设、信息技术研究、标准规范和有关政策规定等方面提供智力和决策支持。三是建立健全目标考核管理机制,制定各级各部门信息化建设的量化指标,纳入全市机关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范围,分解落实到各县区和市直各部门,严格检查督促。四是加强信息上网规范管理办法等相关规章制度的制定,明确应该保密的范围和措施,保证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对信息进行及时上网或更新。
㈡加快我市信息化建设进程。必须进一步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增强紧迫感、危机感和责任感,把信息产业作为今后我市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充分认识信息化对全市国民经济的巨大推动作用。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大信息化宣传力度,提高全民的信息意识,形成全社会重视和支持信息化建设的舆论氛围。
㈢加快全市党政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建立党政信息网络平台,实现全市各独立的网络互联,实现全市信息资源共享,加快与其他地市政务网的交流与合作,使其成为宣传北海的窗口,促进合作的纽带,政务公开的桥梁。
㈣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力度。在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的前提下,充分动员社会力量和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参与和投入信息化建设,依法进行信息产业的开发、建设和经营,以加快我市信息化建设进程。充分运用政府影响力及其重要信息市场主体的地位和作用,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化投资体系。研究建立北海市信息化建设基金,市、县、区各级政府将信息化建设纳入本级财政预算,支持本区域的信息化建设,为信息化重点项目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㈤加快企业信息化进程。企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企业要把建立管理信息系统作为企业管理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大力应用计算机、现代通讯等电子信息技术,逐步实现生产、经营、管理和决策全过程信息化,提高管理的现代化水平,以大幅度提高经济效益,加速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十五”期间,全市重点企业要全部建立起管理信息系统。一是建立生产和控制信息系统,大力推广生产过程自动化的微机控制系统,提高传统产业的电子信息技术应用率。二是建立生产调度信息系统,提高指挥调度生产的科学性和时效性。三是建立管理信息系统,对整个企业的生产、营销等业务信息实行集成管理,并广泛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制造等。四是建立经营决策信息系统,依据企业内部和外部信息对企业的营销策略和企业生产经营提供决策支持。
㈥大力加强信息标准化建设。信息标准化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保障和技术支撑。必须坚持标准统一和先行的原则。“十五”期间,要把技术标准建设和加强全面质量管理贯穿于全市信息化系统建设的全过程。一是建立健全信息技术标准支持体系。搜集和研究国家标准、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建立全市信息化标准体系和标准的计算机检索与服务支持系统。二是建立信息化系统质量保证体系。按照国际通行的ISO9000标准指导全市信息化系统的质量工作。组织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和质量体系认证工作。三是提高全员标准化意识,加强标准化专业人员与信息系统专业人员的结合,培养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信息标准化队伍。四是严格执行各类标准,加强对引进技术和进口的成套或单项设备进行标准化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