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到2010年,大骨节病重病区村儿童大骨节病X线检出率降到20%以下。
2.通过举办培训班的方式,培训县、乡大骨节病、克山病防治专业人员,使其掌握大骨节病、克山病诊断和治疗方法,及时发现并治疗新发大骨节病、克山病病例。
3.卢氏县、灵宝市、陕县、渑池县四个病区县,要选定一个重病区村进行观察,每年拍儿童手片不少于50例。
4.卢氏县、灵宝市要对克山病的重病区的家庭妇女和儿童进行临床检查和心电图检查,及时掌握病情。
5.普及硒盐防治知识宣传,定期监测硒盐质量。
(四)布病防治
1.布病疫区县(市)、区,要开展高危人群监测工作,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控制疫情。
2.积极开展畜间检、免疫工作,以县为单位,牲畜免疫密度要达到90%以上。对检出的病畜要及时净化处理,控制疫情扩散和蔓延。
三、预防控制措施
(一)加强病情监测
结合公共卫生信息网络建设,完善地方病病情信息网络,加强地方病病情监测,加强对碘(硒)盐生产、销售和居民用户的监督和监测、对改水工程的水氟水砷的监测,及时分析和预测全市地方病病情和流行趋势,为调整防治策略、制订防治规划、开展防治工作并考核评估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
(二)加大干预力度
各县(市)、区根据地方病病种和防治工作所处的不同阶段,因地制宜地实施切实有效的干预措施。
提高碘盐覆盖率和合格碘盐食用率;坚持对碘盐生产、销售进行监督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巩固防治成果,保证消除碘缺乏病工作可持续发展。
未控制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砷中毒的地区要认真落实以改水、改炉改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并同农村人畜饮水、安全饮水工程及沼气池建设项目紧密结合,大力实施改水、改炉改灶降氟降砷。已控制氟中毒的县(市)、区要建立完备的工程建设档案,加强水质监测和对防治措施的监督,掌握改水、改炉改灶设施的使用情况,认真处理解决“二次”改水问题。
在大骨节病、克山病病区切实落实硒盐防治措施。培训基层克山病防治专业人员,使其掌握克山病诊断和治疗方法,及时发现并治疗新发克山病病例。
(三)加强健康教育
坚持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使病区群众和中小学生普遍掌握地方病防治知识,增强防病意识,提高自我防护能力,改变不利于健康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自觉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减少地方病的危害。
四、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