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受自然、社会以及经济等多种因素影响,我市的地方病防治工作形势依然严峻。截至2004年底,全市尚有50%的氟病区没有得到改水,并且由于广大农村地区饮用水源的变化,还有新发病区出现;由于早期改水工程报废现象严重、燃煤污染型病区改灶工作终止等,造成地方性氟中毒发病的回升;碘缺乏病局部病区儿童甲状腺肿大率超过国家标准;大骨节病、克山病病因至今不明,目前的防治方法不属于病因阻断,不能从根本上控制两病的流行和发生。
二、防治工作目标
(一)碘缺乏病
1.进一步巩固防治成果,保持防治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2.2005-2010年,各县(市)、区及市疾控中心每年要开展碘缺乏病病情监测工作,分轻重病区,每年监测8-10岁学生不少于1000人,按河南省病情监测方案要求项目进行。
3.碘盐监测:各县(市)、区及市疾控中心按照国家法定碘盐监测指标开展工作,监测结果及时上报。
(二)地方性氟中毒和地方性砷中毒
1.2005年全市分别完成地方性氟中毒和地方性砷中毒病区分布和病情调查工作。具体任务:灵宝市57个行政村、87个自然村;渑池县29个行政村、41个自然村;卢氏县13个行政村、16个自然村;义马市5个行政村、7个自然村;陕县15个行政村、22个自然村;湖滨区8个行政村、18个自然村,按照省病情调查方案进行,结果及时上报。
2.到2007年,全市60%的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村完成改水任务,中、重病区村改水率达到80%。各县(市)、区要完成每年市下达的改水工程任务。生活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村改炉改灶率达到75%。到2010年,全省70%的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村完成改水,中、重病区村改水率和生活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村改炉改灶率达到90%。改水工程保持良好运行状态,水质符合农村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3.到2006年,地方性氟中毒和地方性砷中毒防治知识进入中小学校课堂。到2010年,地方性氟中毒病区中小学生和家庭主妇防治知识知晓率分别达到85%和70%以上。
4.各县(市)、区要选择1-2个有代表性的病区村定为病区监测点,按照省氟病病情监测方案要求进行监测工作。从2005年开始连续进行至2010年。
5.各县(市)、区要遵照上级安排开展砷中毒调查工作。
(三)大骨节病和克山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