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市卫生局等部门三门峡市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2005-2010年)的通知
(三政办〔2005〕35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市卫生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局制订的《三门峡市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2005-2010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五年六月六日
三门峡市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2005-2010年)
(市卫生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 二○○五年五月)
为贯彻落实《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卫生厅等部门河南省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2005-2010年)的通知》(豫政办〔2005〕4号)精神,有效预防和控制地方病的流行,维护病区群众身体健康,促进病区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根据我市地方病的流行特点与防治现状,制订本规划。
一、我市地方病现状
地方病是在一定地区内发生的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自然疫源性疾病和与不利于人们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疾病的总称。我市通过实施全民食盐加碘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已基本达到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全市累计完成降氟改水病区自然村284个,占全市病区自然村的52%,有6250户改良炉灶,总受益人口25.74万人;大骨节病、克山病各病区县1998年均达到国家控制病区基本标准,通过连续10年监测,目前两病病情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但同时,我市又是河南省地方病流行严重的地市之一,全市6个县(市)、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地方病流行,主要有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砷中毒、大骨节病与克山病等。碘缺乏病六个县(市)、区均有,病区受威胁人口达180多万;地方性氟中毒,病区人口595174人,现症病人299450人,占病区人口58.6%;地方性大骨节病分布在灵宝市、卢氏县、陕县、渑池县26个乡(镇),病区人口55.4万人口,临床一度以上病人10991人;地方性克山病分布在卢氏县、灵宝市18个乡(镇),现症病人172人;布氏杆菌病,全市六个县(市)、区均为疫区县,近年来在灵宝市、陕县、湖滨区、卢氏县出现新发病人和局部流行,每年新发病人超过百例;麻风病人现有8例。我市地方病病种全,分布广,病人多,地方病不仅给病人的身心带来痛苦,而且在经济和生活上也给家庭增加了沉重负担;严重制约了我市广大病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素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