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三政〔2005〕8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省政府批转的《河南省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是全省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政策性文件,既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又符合我市实际,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五年三月八日
河南省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根据《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体改办关于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2〕45号)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河南省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一、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水利工程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为尽快解决我省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效益,必须增强紧迫感,克服畏难情绪,加快推进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争取到2007年,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保证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和效益的正常发挥,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目标
力争在3年时间内,初步建立起一个“权责明晰化、管理规范化、投入多元化、经营市场化、服务社会化”,符合我省省情、水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建立和完善职能清晰、权责明确的水利工程分级管理体制;
--建立管理科学、经营规范的国有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以下简称水管单位)运行机制;
--建立市场化、专业化和社会化的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体系;
--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和有效的水费计收方式;
--建立规范的资金投入、使用、管理与监督机制;
--建立较为完善的政策、法律支撑体系。
(三)原则
1.正确处理水利工程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降低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2.正确处理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关系,重视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在加大工程建设投资的同时加大工程管理的投入,从根本上解决“重建轻管”问题。
3.正确处理责、权、利的关系,明确政府各有关部门和水管单位的权利和责任,在水管单位内部建立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使管理责任、工作绩效和职工的切身利益紧密挂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