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三门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市人工影响天气领导小组三门峡市2004—2010年人工影响天气发展规划的通知

  2.建立林区生态环境改善型人工增雨服务系统。选择典型林区,建立试验示范基地,布设林区生态监测点、高炮和火箭作业点,配置气象卫星接受处理系统及通信设施,开展林区生态环境改善和防火型人工增雨及重点地区经济作物的增雨服务。
  (三)管理体系
  1.健全市、县两级人工影响天气组织管理机构。到2005年,市级配备2名、县级配备1名管理和技术人员,并建立一支相对稳定、训练有素的专业化作业队伍。
  2.管理规范化。根据《河南省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市、县两级管理机构制定和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机制和考评办法,使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3.加强装备供应管理。按照国务院气象主管部门有关规定和要求,加强对作业装备采购、运输、储存和使用的管理,形成可靠的装备供应管理体系。
  4.强化安全管理。实行安全责任制,建立作业事故处理预案,形成安全有效的作业机制。
  5.实现信息化管理。依托兴农宽带网,建立市、县、乡(镇)固定炮点三级人工影响天气综合业务信息管理系统。
  (四)工程建设
  1.空中云水资源开发工程。根据《三门峡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气象、水利、林业、农业等部门要按照城区、农区和生态功能区的划分,分别建立人工增雨试验示范基地,配备相应的设施,研究不同下垫面和不同云系条件下局部增雨和定点落区作业技术方法,建立相应的人工增雨作业决策指挥技术系统,开展空中水资源开发利用服务。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编制全市空中云水资源开发利用项目。
  2.指挥中心和固定炮点建设。市、县两级建立由计算机群、大屏幕显示指挥平台等组成的作业指挥中心,尽快建立市级人工影响天气指挥中心到各县(市)指挥中心的作业联防电视会商系统,县级建立固定炮点和相应的雨量观测站。
  (五)科学研究
  加大科研经费投入,联合有关科研单位,开展对三门峡市不同季节云系概念模型、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决策指挥技术系统、新一代天气雷达在人工影响天气中的应用,研究不同作业工具催化技术,以及人工增雨、消雹效果检验方法等,为提高作业效益和拓宽服务领域提供科技保证。
  四、投资估算和效益分析
  (一)投资依据。《河南省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明确规定: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属于公益事业;将人工影响天气事业纳入同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基础设施、队伍和现代化建设;将开展人工影响天气所需基本建设投资和事业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


第 [1] [2] [3] 页 共[4]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