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三门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市人工影响天气领导小组三门峡市2004—2010年人工影响天气发展规划的通知

三门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市人工影响天气领导小组三门峡市2004-2010年人工影响天气发展规划的通知
(三政办〔2004〕16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市人工影响天气领导小组制定的《三门峡市2004-2010年人工影响天气发展规划》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四年四月二十二日

三门峡市2004-2010年人工影响天气发展规划
(市人工影响天气领导小组 二○○四年四月十日)

  为推动我市人工影响天气事业发展,更好地为全市经济建设服务,根据《三门峡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和《河南省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特制定本规划。
  一、三门峡市人工影响天气事业的现状和发展机遇
  防灾减灾、缓解水资源短缺,改善生态环境,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息息相关,也是新时期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面临的主要任务。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的人工影响天气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在应急抗旱增雨、防雹减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目前,市、县两级先后建立健全了组织管理机构,逐步完善了有关配套设施,全市共有增雨、防雹高炮16门,火箭发射架10台,形成了可控制全市总面积30%的作业火力网;依托714天气雷达、地面卫星云图接收处理系统和市区、灵宝、渑池、卢氏4个地面气象观测站,初步建立起了集监测、火力作业和通信指挥网络为一体的防雹、增雨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实时监测网络。1999年以来,累计作业影响面积近13万平方公里,增加降水约8亿吨,产生直接经济效益1.6亿元,投入产出比为1:23。但是,目前我市人工影响天气事业经费投入不足、固定管理人员少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装备、科研、作业技术水平与经济发展的需要还不相适应,远不能满足缓解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建设等形势的需要。
  我市地处豫西丘陵山区,十年九旱,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国人均的1/3。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将长期存在,并严重制约我市农村经济发展,破坏生态环境,加重土地沙漠化;加之随着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地下水的过度开采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河南省地下水保护行动计划》明确指出,“雨洪利用”是一项重要的地下水保护措施。因此,积极研究和利用人工影响天气技术,开发空中云水资源,是缓解我市水资源短缺矛盾的迫切需要,是推动地下水保护计划顺利实施的有效手段,是提前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第 [1] [2] [3] 页 共[4]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