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信息发布。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向社会发布本省疫情信息,信息发布应当及时、准确、全面。
二、疾病预防与控制
(一)疾病预防
1、灾情发生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立即派员赶赴现场调查,对灾害进行卫生学评估,预测可能发生的疫情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采取预防措施。
2、抓好水源保护和饮水消毒,饮水消毒措施要落实到每家每户,要划定临时饮水水源区域,并做好水源保护工作,确保水源和饮用水的卫生质量,教育动员群众喝开水。洪水退后,各地要及时组织对分散式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和供水设施进行检修、清理,加强对饮用水的消毒处理,定期进行水质检验。
3、严格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加强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工作,做好灾区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工作,防止发生食物中毒事故。
4、要组织有关部门动员广大群众,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搞好环境卫生,组织专人指导群众,重点做好灾民居住场所消毒,垃圾、粪便等废弃物的处理,蚊蝇老鼠的杀灭工作。
5、充分发挥城、乡的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特别是村、街道、居委会的卫生组织、爱卫会,分片负责,配备一定的药品器材,开展群防群治,使各项宣传教育、防病治病的技术措施在各个环节得到落实,做到防病治病到位。盛夏灾区高温酷暑,灾民居住防护条件差,容易发生中暑,应做好防暑工作,并做好防治中暑的必备药物准备工作。
6、做好突发事件的应急准备,把突发疫情、灾害事故的伤亡控制在最低限度。为此,各地要制订相应的应对突发事件的预防控制和医疗急救救护的各种预案,充分做好组织协调、队伍配备训练、药械物资供应等准备工作,随时准备处理突发事件的发生。
7、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宣传手段和传播媒介,做好群众的卫生防病宣传教育和动员工作。各地要结合灾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把简便易行的各种防治措施和卫生知识教给群众。组织群众制订救灾防病爱国卫生公约,是促进群众自觉地提高自我防病和自我保护能力的有效办法,应该大力倡导。
(二)疾病控制
1、各级疾病控制机构要成立由流行病学、微生物检验、理化检验、消毒消杀、灭鼠等卫生学专家组成的救灾防病机动队。疫情发生后,救灾防病机动队应立即赶赴现场进行调查处理,采取控制措施。
2、及早发现和检出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及病原携带者,及时采取隔离救治措施,对进出灾区的人员开展针对性的检诊,防止疫情的传播。
3、对灾区重点人群和高危人群实施有针对性的免疫预防接种,同时加强常规计划免疫接种,确保不出现免疫空白。
4、发生疫情的周边地区要开展重点传染病的监测,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疫情监测,防止疫情扩散。
第四部分 救灾防病技术方案
一、疫情报告及监测
在洪涝灾害这一非常时期,要特别重视疫情报告及疫情监测,保持疫情监测系统的敏感性,这是做好救灾防病工作的前提。发生传染病疫情,要按“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原则,积极处理疫情。
(一)疫情监测与报告的实施
1、灾害发生后,灾区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立即通过《国家救灾防病信息报告系统》按要求上报灾情,同时电话上报上一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从发生灾害当日起实行灾区疫情每日报告与零报告制度,在灾害后继报一个月。报告时限为: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于每日9时前通过疫情网络向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上报“县级受灾基本情况报表”和“灾区疫情日报表”(见附表1、2),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于每日11时向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上报“县级受灾基本情况报表”和“灾区疫情日报表”。
2、灾区一旦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或不明原因疾病暴发,要按照《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等法规与规章的要求,及时进行报告和网络直报。在报告内容方面,应注意详细报告灾情、伤情、疫情和病情等信息和救灾防病工作进展情况。
水灾重点监测的疾病包括:鼠疫、霍乱、病毒性肝炎(甲肝、戊肝)、痢疾、伤寒、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乙型脑炎、疟疾、炭疽、感染性腹泻、食物中毒(细菌性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等。
(1)发现鼠疫、霍乱、病毒性肝炎(甲肝、戊肝)、痢疾、伤寒、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乙型脑炎、疟疾、炭疽、感染性腹泻等疾病各医疗机构要网络直报,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行每日报告和“零”报告。
(2)发生疾病特别是不明原因疾病暴发,责任报告人应当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当地疾控机构报告疫情(城镇应于2小时,在农村应于 6小时内,以最快的方式报告当地县、区疾控机构);省卫生厅接到疫情报告后6小时内报到卫生部。同时,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立即组织现场调查处理,迅速控制和扑灭疫情。
(3)疫情报告应包括:疫情发生地点、单位、时间、发病(中毒)人数和死亡人数、发生原因以及所采取的措施、需要解决的问题等。
3、各灾区应做好疫情分析,预测疫情发展趋势。疫情分析应有时间比较,如当年各月比、各旬比、当年与去年同期比等,疫情分析还应有地区比较,如灾区与非灾区比等。此外,还应有发生原因的分析及对今后防治工作的建议。
(二)疫情监测的评估
疫情监测的评估是指对疫情报告与监测点工作质量的评估。评估内容首先是监测信息在防治工作中发挥了哪些作用,例如发现了哪些隐患和疫情苗头。还应有疫情报告的内容是否完整;报告及时程度;分析与预测的质量;重报、漏报、错报的程度;各级存留的技术档案是否完好;疫情报告是否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疫情信息的反馈与利用程序如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