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科技事业的发展,甘肃科技基础条件拥有了一批科技基础设施,收集整理了一定数量的科学数据和文献,鉴定、保存了一定数量的自然科技资源和各类标本材料,并在部分区域性、局部性的信息网络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在大型科学仪器设备方面,中央在甘和省属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拥有原值在10万元以上或原值不足10万元,但有一定特殊功能的可用仪器设备506台(套),原值合计41759.5万元。其中,1985年以前购置仪器设备原值为1800.9万元,占仪器总值的4.31%,1985-1997年间购置仪器设备原值为28259.5万元,占仪器总值的67.67%。科学仪器设备的平均利用率为49%,中央单位利用率为60%,省属院所利用率36%。
在农作物种质资源的收集、鉴定和保存利用方面,目前在低温库收藏有10670份、常温库保存9539份农作物种质,并建立了小麦种质资源数据库管理系统。果树资源有1738个品种(系)或类型,约占全国果树品种的16%,收集、整理了部分果树标本,编辑出版了《甘肃果树志》。
在昆虫资源(包括经济昆虫和天敌昆虫)方面,保存有采自全省各地的成虫针插标本10万件、幼虫标本近2万件,初步明确昆虫种类3000多种,编写了《甘肃省农林经济昆虫名录》,开发了“昆虫资源信息管理系统”软件。
在科技文献资源方面,馆藏文献资源总量1391万册,馆藏图书380万册,自建和构进各类数据库183个,进行了部分信息网络系统的建设。
针对甘肃丰富的自然资源条件,开展了中药、矿产及土壤等资源种类和分布的调查、建库建馆工作。
全省科技基础条件经多年建设,有了一定的积累,但总体上依然十分薄弱,总量小、种类缺、更新慢、档次低、投入少,“科研物质条件”位于西部省区后三位。2004年中国科技进步监测,全省科研与综合技术服务业新增固定资产占全社会比重仅0.14,位于全国的第30位。由于体制和政策等方面的限制,科技基础条件资源条块分割、部门封闭、单位所有的局面,缺乏共享机制及政策,利用率低,分散重复、资源浪费的现象十分突出。
科技基础条件建设的滞后与薄弱,导致重大科研活动难以开展,关键技术的突破难以实现,重大科研成果难以形成,已成为制约全省科技创新和创业活动深入开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极待从根本上加以扭转。
--机遇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和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指明了方向,规划了蓝图。
国务院正式发布了《2004-2010年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为我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提供指导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