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狠抓农村新型能源建设。着力推进农村新型能源建设,新增沼气用户4万户,安装太阳灶4万台;按照“一池三改”和“四位一体”的要求,推动农村改灶、改炕、改厨、改厕、改圈;鼓励发展速生林为主的薪炭林,实现林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积极争取“乡村清洁工程”及农村垃圾处理项目,推进人畜粪便、农作物秸秆、生活垃圾和污水的综合治理和转化循环利用。
(四)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用现代科技促进农业发展。
1、切实加大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推广力度。把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作为提升农牧业科技水平的重要措施来抓,重点推广旱作农业、立体种养、农业标准化、节本增效、病虫害防治、畜禽规模养殖、设施瓜菜生产、农产品精深加工等综合配套技术。鼓励支持农业科技单位,积极开展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加快品种更新步伐,在适宜地域实现良种全覆盖。切实加大“万元田”、“多千田”建设力度,完成“万元田”13.5万亩,“多千田” 55万亩。推广全膜双垄集雨沟播11万亩、配方施肥250万亩、优质专用粮食播种205万亩。
2、切实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继续坚持“农业特色产业最大化,土地综合开发效益最大化”的工作思路,全面落实“十百千万亿”工程,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在白龙江、白水江川坝河谷地带建成特色产业开发万元田示范区,西汉水流域建成特色产业综合开发示范区,嘉陵江流域建成优质高效优质特色产业示范区;加快礼县下四区、武都洛塘片、康县大南峪、寺台片、西和县晒经片、徽成盆地等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充分利用空地、地埂、荒山、滩涂,扩大特色产业基地规模,努力实现核桃、花椒、蔬菜、中药材等主导产业在适宜区域全覆盖;油橄榄、银杏、食用菌、特色鲜果、花卉等区域性、独一性特色产业加快发展,做大做强。全市今年新发展特色产业面积184.15万亩,产值达到43.7亿元,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的比重提高到45%以上。
3、切实加大农民科技培训力度。坚持不懈地推进“五个千到村”工程。完成创办并全面提升1000所农民科技学校的创建水平,做到“组织管理、场地设施、教员教材、培训任务、培训效果”五个落实。用好阳光工程劳务培训、科技培训和扶贫培训项目资金,发挥农业科技部门人才技术优势,围绕农民增收主题,广泛开展“农民科技大培训”活动,努力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素质。
(五)切实抓好扶贫开发,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全面完成扶贫开发任务。充分利用灾后重建和扶贫开发相结合的历史机遇,继续坚持开发式扶贫的方针,坚定不移地走好产业开发、整村推进、劳务输转、移民搬迁、科技扶贫五条路子,切实加快扶贫开发进程。全年减少贫困人口4.6万人,落实扶贫整村推进110个村,实施灾后重建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试点村13个,修建便民桥9座。
|